查看所有试题
- 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色度检查适用于()A.烘干法B.甲苯法C.减压干燥法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C
-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测定适用于()膨胀度测定适用于()A.含树脂的药材B.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C.含皂苷类成分的药材D.含挥发油的药材E.含黏液质、胶质的药材E
- 中药鉴定学传统四大鉴定方法中,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特点的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E.生物鉴定C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中药鉴定最简单、常用的方法是()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利于运输
便于保存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材质量
利于提高药材的产量#
利于储藏与保管B
- 鉴定中药质量的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首选方法是()膨胀度测定适用于()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E.生物鉴定A.含树脂的药材B.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C.含皂苷类成分的药材D.含挥发油的药材E.含黏液质、胶
- 最适于分析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中药和中成药的方法是()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的采收时间是()BB
- 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中药的检查是()矿物类药材采收的一般时间是()A.水分测定B.灰分测定C.膨胀度的测定D.酸败度E.色度检查秋冬季节
春末夏初
全年#
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
果实成熟时
- 药材鉴定的取样原则中,100~1000件抽取的样品比例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中药农药残留检查常用()A.10%B.5%C.1%D.逐件取样E.5件B
- 中药鉴定取样时,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3倍#
5倍
6倍
9倍
12倍A
- 最适于分析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中药和中成药的方法是()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避免药材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储藏前一般均需()BC
- 中药鉴定学传统四大鉴定方法中,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特点的是()目前中药含量测定的首选和主流方法是()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E.生物鉴定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蛋白电泳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
-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不超过()鉴定中药质量的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首选方法是()A.45℃B.50℃C.55℃D.60℃E.65℃D
- 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中药农药残留检查常用()A.烘干法B.甲苯法C.减压干燥法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B
- 适用于大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是()适用于大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是()A.薄层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红外分光光度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E
- 可用色度检查鉴别的药材是()色度检查适用于()A.蜂蜜B.葶苈子C.大黄D.白术E.红花A.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B.含黏液质、胶质的药材C.易变色、走油的药材D.含皂苷类成分的药材E.易发生霉变的药材
-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不超过()目前中药含量测定的首选和主流方法是()DE
- 目前中药鉴定中最常用的定性鉴别方法是()按照药材鉴定的取样原则,1600件大黄药材的待检包件中应抽检的包件数是()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蛋白电泳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薄层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E
- 在产地加工过程中,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通常要趁鲜操作的工序是()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测定适用于()熏硫
切制#
干燥
发汗
蒸、煮、烫C
- 下列性状特征中与药材所含化学成分有关的是()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测定适用于()A.形状B.色泽C.大小D.表面特征E.质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