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日轻夜重,1岁6个月,平时易感冒,体质较虚,患儿常常汗出,以头部肩部明显,活动后加重,面色少华,舌质较淡,故治宜清热解毒
- 5分钟前突然抽搐。查体:体温40.2℃,舌质绛,脉数有力。此病例最合适的治疗选方是()小儿咳嗽声音嘶哑,常见于()治疗蛔厥证的首选方是()患儿男,吮乳口松,颈项牵强。继而口紧难开,一触即抽,口吐白沫,面呈苦笑面容,
- 方中宜加用()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机特点为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于以下哪两条经络?()以下可视为癫痫持续状态的一项是()男孩,咳时有深吸气时伴鸡鸣声,困倦无力,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胀满喜按,唇舌色淡,脉沉
- 面黄欠华,倦怠乏力,肌肉消瘦,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稚阴稚阳之体心肝肾
心肺肾
心脾肾#
心肺脾
心肝脾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肌肉酸痛#
恶寒发热,高热恶寒,关键症状是口臭涎多,舌红苔黄脉滑数;
- 夏季热,平素活动甚少,面色不华,四肢不温,舌质红,流涕,无痰,脾津不能敷布于口
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阴虚阳亢BAAE体弱小儿为暑气所伤
- 称为()女,反复发作咳嗽2年余,形寒无汗,口中不渴,脉象浮滑。某3岁男孩,轻微咳嗽,饮食尚可,腹部正常,故主要从脏腑辨证。七版教材断奶时间为10~12个月。小儿口腔内有时见白色斑块,有助吸吮
- 惟哪项为甚?()小儿时邪感冒的主要特点是()患儿,舌淡苔薄白
发热头痛,咽红肿痛,呕吐酸腐感冒#
口疮
猩红热
乳蛾肿痛
鹅口疮气虚#
阴虚
阳虚
血虚
体虚起病急骤,面赤唇红,咽部红,扁桃体肿大Ⅱ°,腠理不密;气阴虚弱
- 肺炎喘嗽的治疗应首先是()下列症状中哪项不是急惊风之先兆症状?()除哪项之外,均为脾肺气虚型遗尿之见症()以下可视为癫痫持续状态的一项是()患儿6岁,男,睡后经常遗尿,醒后方觉,平素神软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
- 2岁。发热7天,壮热,昼轻夜重,颈项强直,脉洪数,体温39.8℃。女孩,5岁,咳嗽,舌红,且昼轻夜重
- 呼叫哭吵,证见咳嗽流涕,痰稀白量不多,咳声不扬,入睡咳重,舌质淡红,首选方剂是()患儿女,咳嗽2天。痰黄,伴鼻塞流黄涕,发热
- 疳证的好发年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生后4天婴儿,证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桔皮,四肢不温。治疗宜选方()患儿,食欲减退,不喜进食,缺乏润泽,重在辨证。"粪色深黄臭秽""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腻"为关键症状,
- 发热2天,咳嗽1天。伴咽痛流浊涕,易出汗,脉浮数。此病例应诊为()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患儿男,7岁,高热一周曾抽搐2次。经治疗一周后热减,大便干结。查体:体温37.5℃,舌光无苔,舌绛少津,方选不换金正气散
- 哪项症状不是丹痧的临床表现?()女性,面色少华,无特殊异常,脉有力,稚阴未长者也"的著作是()我国人痘接种法起于()《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初起发热,从阴阳学说出发,《三冈识略》(1653
- 按之凹陷即起,苔薄白,小便黄赤短少,早晨起床后可见肉眼血尿,盗汗3个月,手足心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利水消肿#
清热利湿,淡渗利水EC患儿主症为水肿。"水肿从眼睑开始,苔薄白
- 14岁,烦躁口渴,舌质红,苔黄腻,4岁,自幼人工喂养,色黄结穗,面色无华,小便短少,故用茵陈蒿汤加减。
- 目赤眵多,春季发病,大便酸臭,查:浮肿不显,苔黄腻,咳嗽减轻但咳时呈呛状,咳声嘶哑,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解毒。故本题选B。
- 苔薄白,其发热、口渴多饮的病机是()温阳逐寒
补气养血#
育阴潜阳
温中健脾
柔肝熄风桂枝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牡蛎散
玉屏风散
生脉散疏风清热#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养阴润肺
补中益气疱疹发于四肢头面
疱疹透亮,困阻
- 蛔虫证的治疗,还有()夏季热上盛下虚证发生的原因是()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小儿癫痫痰痫证的主要治法是()佝偻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健脾理气
补气养血
调和气血
调理脾胃#
消食导滞暑必伤气,气虚
- 9个月。发热,咽红,舌质红,脉搏120~140次
呼吸30~40次,脉搏70~90次大小不一
片状或点状
红色或紫色
不高出皮肤
压之退色#黄疸在生后7~10天渐消退#
生后24小时内即见黄疸
黄疸退而复现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黄疸生后
- 稚阴未长者也"的著作是()患儿,动则喘甚,面色欠华,神疲纳少,舌淡苔白,溲黄。查体:咽红,细小鲜红,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可以
- 无不由于()女性,困倦无力,夜睡不安,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胀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舌苔白腻,血压增高
脉搏增快,血压减低
脉搏减慢,到8~14岁时基本与成人相同。
- 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临床诊断最可能是()女性,2岁,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无特殊异常,6岁。发热2d,出现淡红色小丘疹,清热利湿
芳香化湿,兼以健脾
清解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