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用针和灸结合用的方法是()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针灸甲乙经》成书于()A.艾条灸
B.温和灸
C.雷火神针
D.温针灸#
E.实按灸耳甲腔
耳甲艇
三角窝#
耳舟A、春秋时期
B、元代
C、唐代
D、
-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诊专著是()症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腰酸遗精,烘热汗出。舌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数。证属()《脉经》#
《脉诀》
《濒湖脉学》
《三指禅》
《脉象统类》心胆
- 耳针临床常用的刺激方法有()下列除哪项外皆可面见青色()毫针法#
电针法#
埋针法#
压丸法#
刺血法#虚证#
痛证
寒证
惊风
瘀血
- 产生较强的兴奋效应下面哪些不是应具备的条件()古代针法中,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舌苔白腻,遇寒则痛,不能平卧,腰酸乏力,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我国第一个设计、铸造针灸铜人的医
- “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描述的为何刺法()下列针法中属于《金针赋》的为()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火罐是用何物制成的()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常选耳穴是()齐刺
扬刺#
恢刺
傍针刺
合谷刺龙虎交战
- 飞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针下虚滑无力,如插豆腐样空虚为()陈会提出的平补平泻法是()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和特异性药物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葛洪在其《肘后
- 首先提出治病八法的是()下列针法中属于《金针赋》的为()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论及的灸方有()《灵枢》
《难经》
《金针赋》#
《针灸大成》
《针经指南》龙虎交战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青龙摆尾#A
- 飞法主要作用于()经脉
针柄#
腧穴
针尖
以上均不是
- 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此法为()可用于行气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药线灸的选穴原则不包括()症见面浮肢肿,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舌苔薄白有齿
- 症见精神抑郁,神志呆钝,胸闷叹息,忧虑多疑,自语或不语,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弦滑。证属()忧郁伤神
痰火扰神
气虚痰结
风痰闭窍
痰气郁结#
-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的头针线是()耳针临床常用的刺激方法有()根据骨度分寸规定,天突至歧骨之间的长度是()额旁3线
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枕上正中线
额旁2线#毫针法#
电针法#
埋针法#
压丸法#
刺血法#A、
- 出针前后要注意()腕踝针的人体体表划分区:从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向右各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体表区域代表()临床上鍉针常采用的刺法是()针刺工具的发展顺序是()针下感觉#
用力轻巧#
按压针孔#
处理后遗感#
- 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进针要注意()下列穴位中禁止化脓灸的有()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头
-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在四肢、腰腹部,火针的针刺深度为()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
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
它们分布广、数量多
能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 在四肢、腰腹部,火针的针刺深度为()针灸医学传人欧洲的时问是()1~2分深
15~10分深
1~2寸深
0.5~1分深
2~5分深#A、16世纪末,17世纪初#
B、14世纪
C、7世纪
D、15世纪
E、16世纪
- 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飞法的操作方法是()具有泻邪作用的腧穴有()A.《灵枢》
B.《针经指南》#
C.《金针赋》
D.《针灸大成》
E.《神应经》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行盘转
用
- 与任脉相交会的经穴是()易出现触电感、向上下传导,远端放散等针刺感应的部位是()下列不属于《金针赋》中所述针法的为()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根据《内经》记载和近年考古发现砭刺
- 针灸的治疗原则是()候气是()“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耳穴“肝”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症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证
- 作为定取腰部穴位标志的髂蝽间平线相当于()根据骨度分寸规定,天突至歧骨之间的长度是()A、15椎
B、16椎#
C、13椎
D、14椎
E、12椎A、8寸
B、9寸#
C、6.5寸
D、7寸
E、6寸
- 在浮选特点方面,分子晶体矿物比离子晶体矿物()。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出针后使用的手法有()具有泻邪作用的腧穴有()下列病症中,适宜于隔蒜灸的是()与消化道对应的耳穴分布在()针刺工具的发展顺序是
- 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描述的为何刺法()痖见喘咳胸闷,痰多易咯,脘痞腹胀,舌淡,舌苔白腻,暖气呃逆,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不可提插捻转#
进针超过1.5寸
可作中等度提
先捻转后提插神经干
肌肉
骨膜
血管#
- 五输穴中“荥”穴的分布位置在()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下列针法中属于《内经》十二刺的为()下列关于鍉针的说法正确的是()用腧穴敷贴治咯血可取()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多属()
- 阳白采用何种取穴法()电针波型中,疏密波的作用包括()可以融入“烧山火”手法操作的相关内容包括哪些?()症见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短,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红或暗红,脉弦滑
- 根据骨度分寸规定,天突至歧骨之间的长度是()高压蒸气灭菌法要求在规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保持()分钟以上。用以催气的方法包括有()灸法的主要作用是()用三棱针治疗中暑,常选用肘膝附近曲泽、委中等处的表浅
- 针灸作为一门专科最早见于()确定针刺深浅的依据有()以下辅助手法中,容易引起滞针的是()皮肤针操作时,主要运用的是()芒针针体细长如麦芒,是由九针中的()发展而来。我国现存最早的脉诊专著是()《医宗金鉴
- “一夫法”是指()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下面哪些是灯火灸的适应症()A、横指同身寸#
C、中指同身寸
B、无名指同身寸
D、拇指同身寸
E、手指同身寸腰
四肢
关节活动处#
胸背
腹小儿惊风#
抽搐、昏迷#
腮腺炎#
-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善的针灸专著是()古代针法中,提出泻南补北法的为何书()一般耳穴每穴注射()A、《足臂十一脉灸经》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大成》
D、《针灸甲乙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灵
- 针灸医学传人欧洲的时问是()杨继洲提出的平补平泻法是()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阵作,痰少而黄。舌红苔黄,属()营分证的发热是()A、16世纪末,17世纪初#
B、14世纪
C、7世纪
D、15世纪
E、16世纪先用
- 取列缺以何种取穴法比较正确()运用腕踝针法治疗肩周炎常选的进针点是()临床最常用的磁片,其磁场强度为()A、指量法
B、动态标志法
C、折量法
D、肌性标志法
E、骨性标志#上2
上3
上4#
上5#
上6#500~2000GS左右
- 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证应首先选用()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皮内针一般的埋针时间是()三棱针法古代又称()A、八脉交会穴
B、郄穴#
C、俞穴
D、八会
- “十二皮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下面哪些是灯火灸的适应症()下列不属于额旁2线主治病症的有()针刺工具的发展顺序是()A、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B、调理气血#
C、屈伸关节
D、保护机体抗御外邪
E、约束骨骼小儿
- 明代医家杨继洲在家传医书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并结合实践写成()下面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症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少津,脉细数。证属()A、《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B、《针灸大成》#
C、《针
- 《内经》一书论及穴名约为()症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少津,脉细数。证属()A、200个
B、以上均不是
C、140个
D、180个
E、160个#风热犯肺
风寒袭肺
燥邪伤肺
肺阴亏虚#
肺气亏虚
- 下列哪本书的出现说明经络学说已基本形成()《灵枢·官能》:“用针之要,勿忘其()”芒针进针时采用()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有力,属()A、《内经》#
C、《阴阳十一脉灸经》
B、《脉经》
D、《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成书于公元()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有错误的是()出针时,可用()手法泻邪症见气喘息踊,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脉弦细数。证属()《针经》一般是指()
- 《针灸甲乙经》记载经穴名()候气是()摄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出针时使用的手法有()A、361个
B、365个
C、349个#
D、312个
E、356个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
- 《针灸问对》的成书朝代是()磁疗剂量大剂量,贴敷磁片的总磁场强度为()下列除哪项外皆可面见青色()A、元代
B、明代#
C、唐代
D、宋代
E、晋代4000~6000GS
6000GS#
4000GS以下
200~1000GS左右
300GS左右虚证#
- 根据《内经》记载,灸法起源于我国的()进针后未得气使用的手法有()艾叶古时以何处产者为佳()“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语出()晕针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可以有哪些症状?()A、北方#
-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起于()针刺前必须()下列腕踝针选点原则中正确的是()A、小肠
B、大肠
C、目系#
D、心中
E、缺盆守神
定神#
制神
养神
移神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区域不明,选双上1#
上下同
- 根据《内经》记载和近年考古发现砭刺治病起源于我国的()以下何法主要用于催气()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的头针线是()症见畏冷肢凉,面色不华,腰酸,腹部冷痛,久泄久痢,或完谷不化,浮肿少尿,阳痿早泄。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