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撰写《针灸聚英》的作者是()足太阴脾经循行有()艾灸的作用为()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多汗取复溜
乳少取少泽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入肺中,循喉咙"
"循
- 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针困难()《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尺泽#
曲池
商阳
少商
合谷
- 针刺中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汗胸闷()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
- 针刺环跳时,宜选()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 针刺上星时,宜选()成书于明代的医籍为()《针灸大成》的作者是()确定针刺深度的因素是()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十一脉
- 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针灸学起源于我国的时代是()仰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侧俯坐位#
仰靠坐位青铜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时期
奴隶制度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 针刺天突时,体位宜为()位于耳轮角消失处即耳甲4区的耳穴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籍为()至阳位于()仰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侧俯坐位
仰靠坐位#食管
胃#
十二指肠
小肠
大肠《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十一
- 中脘位于()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督脉经穴能主治()脐上3寸
脐上4寸#
脐上5寸
脐上6寸
脐上7寸5~10分钟
10~15分钟#
15~20分钟
20-25分钟
25~30分钟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 鸠尾位于()针灸学的指导理论是()督脉的络穴是()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的经脉是()胆的下合穴位于()中极位于()不能进行穴位注射的部位包括()脐上3寸
脐上4寸
脐上5寸
脐上6寸
脐上7寸#中医理论#
经络理论
- 关元位于()最原始的针刺用具是()《针灸大成》的作者是()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骨针
竹针
砭石#
陶针
铜针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
- 中极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的穴位是()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四满
四渎
四缝
四神聪#
四关
- 百会位于()拔罐法的作用有()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清热泻火
- 风府位于()散刺法又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两前额发角之间的分寸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可治疗()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后发际
- 至阳位于()肺的募穴是()关元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
第2腰椎棘突下
第1腰椎棘突上
第10胸椎棘突下
第7胸椎棘突下#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
- 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针困难()督脉经穴能主治()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神志病#
热病#
腰骶背头顶局部病证#
相应的内脏疾病#
上肢痛
- 命门位于()艾灸的作用为()第4腰椎棘突下
第2腰椎棘突下#
第1腰椎棘突上
第10胸椎棘突下
第7胸椎棘突下温和散寒#
温通经脉#
消肿散结#
回阳固脱#
活血通络
- 两前额发角之间的分寸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是()12寸
8寸
9寸#
5寸
13寸尺泽
曲池
商阳
少商#
合谷
- 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的穴位是()手指同身寸包括()运用皮肤针法可刺激的部位有()天井
曲泽#
曲池
天池
尺泽拇指同身寸#
示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小指同身寸督脉#
足太阳经#
太阳穴#
眼周#
- 足太阴脾经循行有()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根据脏腑辨证选穴原则,脱发应选择的耳穴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入肺中,循喉咙"
"循咽,下膈,抵胃"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 足少阴肾经循行有()足阳明经的络穴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入肺中,循喉咙"#
"循咽,下膈,抵胃"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上膈,夹咽"
"上夹咽,系目系"公孙
大包
长强
丰隆#
大钟足太阴脾经#
手太
- 十二经脉中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十二经之海"指的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的经脉是()大椎穴旁开0.5寸的奇穴是()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
- 循行中"别贯膈、上注肺"的经脉是()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哪几方面内容()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最早记载拔罐法的古代医书是()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膀胱的募穴是()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大肠的下合穴位于()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
- "……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的经脉是()"十二经之海"指的是()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属于特定穴的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可治疗()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任脉
督脉
冲脉#
- 膀胱的募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天泉
少冲
中冲
少府
天池#
- 胃的募穴是()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
- 胃的下合穴是()《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是()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上巨虚
下巨虚
足三里#
至阳
温溜提出了十二经皆有动脉#
阐述了十二经脉顺序、流注关系
论述了肾间动气是经络脉气产生的根源#
阐明了十四经的
- 大肠的下合穴是()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五脏中在生理功能上与耳有联系的脏器为()上巨虚#
下巨虚
足三里
至阳
温溜心#
肝#
脾#
肺#
肾#
- 曲池属性为()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井穴
原穴
合穴#
郄穴
络穴止痛#
镇静#
促进气血循环#
调整肌张力#
改善组织营养#
- 合谷属性为()中极位于()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井穴
原穴#
合穴
郄穴
络穴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前额头痛#
头重隐痛
两侧头痛#
后脑头痛#
发热头痛
- 孔最属性为()下列属直接灸的是()合谷属性为()手指同身寸包括()下列穴位中,应开口取穴的有()下列穴位中,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的穴位是()募穴
合穴
郄穴#
经穴
原穴无瘢痕灸#
温和灸
温针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
- 太渊属性为()著《针灸大全》的作者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不宜拔罐的情况有()募穴
合穴
郄穴
经穴
原穴#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
- 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多汗取复溜
乳少取少泽
- 任脉为()阴脉之海#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气海
水谷之海
-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曲池#
合谷
偏历
手三里
养老
- 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阳明头痛表现为()循行中"别贯膈、上注肺"的经脉是()循行走向
离人出合
奇恒之腑
一源三歧#
别道奇行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
-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肺的募穴是()胃的募穴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属五输穴的是()滑伯仁
皇甫谧#
杨继洲
李学川
徐风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足太阴脾经#
- 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曲池
合谷
偏历#
手三里
养老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
- 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下列腧穴不属络穴的是()尺泽#
曲池
商阳
少商
合谷丰隆
光明
飞扬
大钟
商丘#
- 手太阴肺经的井穴是()《黄帝内经》中所载的经穴名约为()《针灸大成》的作者是()肺的募穴是()尺泽
曲池
商阳
少商#
合谷365个
354个
359个
160个#
361个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中府#
天府
关元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