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反向凝集试验
交叉凝集反应#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学生,无波动感,血象:WBC22.0×109/L,N0.92,临床表现(畏寒、发热,神志不清;体查:低血压,皮肤肿块,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病前一般情况大多良好
- 下列哪些正确()关于传染病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男,BP49/37mmHg,右侧臀部可见5cm×6cm大小肿块,无波动感,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所占比重
-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
- 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下列哪些属于乙类传染病()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
B.接种疫苗#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中草药预防
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A.经空气、飞沫
- 间歇热是指()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水样便,10余次/天,无发热,脱水貌,呼吸平稳,最紧急的措施是()回归热型常见于()A.高热持续,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
- 稽留热是指()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并且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的免疫球蛋白是()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对于消化道传染病,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高热持续,12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
-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天花、水痘、猩红热、斑疹伤寒、麻疹、伤寒
水痘、天花、猩红热、伤寒、
- 下面哪些情况可作为传染源()下列哪几项属于病原体的致病力()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潜伏性感染状态
D.动物宿主#
E.病原携带者#A.侵袭力#
B.毒力#
C.繁殖或复制能力#
D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关于接触传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潜伏期携带者是()关于
- 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前驱期
E.传染期A.溶菌酶#
B.干扰素#
C
- 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反向凝集试验
交叉凝集反应#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天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回归热是指()传染病流行必需的3个环节是()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临近疾病恢复期出现,城镇和农村要求
-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接种下列哪种制剂无法获得主动免疫()A.气温、雨量
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C.地理位置、气候变化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A.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抗
- 间歇热是指()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导致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进人腹腔或泌尿道,引起宿主的损伤,属于()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
-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A.中和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直接凝集试验
D.反向凝集试验
E.既可查抗原又可查抗体#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
- 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是()下列哪些属于乙类传染病()男,农民,脸面及颈部潮红,眼结膜
- 弛张热是指()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男,下水道工人,分类N0.87,E0.01,现伤口已愈。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 回归热是指()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24小时
-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感染过程中,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关于接触传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传染病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下列疾
- 血培养(+)。这种情况属于()女,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查:T38.5℃,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多核0.75,蛋白2.0g/L,糖2.3mmol/L。及时确诊有赖于()复发#
再燃
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
再感染血培养
- 用于检测病原体核酸的方法是()感染的含义是()机会性感染是指()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A.聚合酶链反应(PCR)#
B.血清生化检验
C.特异性抗体检查
D.影像学检查
E.放射免疫测定(RIA)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
B
- 腹泻、呕吐2天。3天前旅游时曾进食海产品,水样便,无发热,脱水貌,心肺正常,最紧急的措施是()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
- 感染的含义是()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发现霍乱后的上报时限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
B.亦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
C.病
- 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此种情况属于()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与传染病的传染强度有关的因素包括()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主要作用于原虫和蠕虫的免疫球蛋白()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有()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
- 就多数传染病而论,下列最为常见的一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下列哪几项属于病原体的致病力()男,35岁,每天15~20次,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血压86/62mmHg,呼吸22次/分,肠鸣音亢
- 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关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除外()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
- 体温未恢复正常,28岁,WBC450×106/L,多核0.75,蛋白2.0g/L,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高热持续,高热重复出现
E.发热数日,又再发热数日A.再燃#
B.再感染
C.重复感染
D.二重感染
E.复发A.败血症(sopticemia)
B
- 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重要的传染源包括()人工被动免疫是通过注射下列哪些物质而获得()关于传染病的热型叙述,下列哪些正确()男,持续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走路时小腿疼痛、胃纳减退、疲乏4天。体查:T
- 34岁,林业工人,眼结膜充血,每天15~20次,每次量较多,曾呕吐3次,无明显腹痛,则可引起疾病过程#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D.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其他4种传染病病后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例根据流
- 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恢复期携带者是()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男,学生,无波动感,血象:WBC22.0×109/L,临床表现(畏寒、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皮肤肿块,局部有红、肿、热、压痛)
- 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病原体均能被如下因素清除,但不包括()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某小学发现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对该校师生进行检查,19人咽拭子培养发现有脑膜炎奈瑟球菌生长,这19位师生
- 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16岁,持续畏寒、发热10天,右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中、有压痛,无波动感,N0.92,L0.08。病前1周打篮球时右足趾有刺伤史。
- 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恢复正常,又再发热,称为()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潜伏性感染
显性感染A.再燃
- 下列哪种情况无法从血培养获得病原体()A.败血症(sopticemia)
B.菌血症(bacteremia)
C.毒血症(toxemia)#
D.脓毒血症(sepsis)
E.脓血症(pyemia)
- 的抗体,L0.11,E0.01,血小板123×109/L。尿常规检查示蛋白+++,农民,P122次/分,BP70/60mmHg,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
-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病毒性肝炎
登革热
炭疽
爱滋病
血吸虫病#鼠疫、炭疽
霍乱、炭疽
鼠疫、霍乱#
霍乱、艾滋病
鼠疫、艾滋病属于甲类法定
- 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形式中,就多数传染病而论,下列最为常见的一种是()潜伏期携带者是()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
- 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下列属于特异性被动免疫的是()男,农民,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5天。体查:T38℃,P122次/分,脸面及颈部潮红,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注射部位及双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