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地表至5m为黏性土,5m以下为砂层,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考虑多遇地震影响,桩径0.5m,建造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 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8度烈度,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在8.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小于0.005mm的黏粒含量为13%,花岗岩。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为()。某建筑场地位于冲积平原上,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5m以下为砂
- 某洞室顶部有不稳定块体重80kN,不稳定块体周长为6.0m,填土内摩擦角30°,墙背倾角为70°,稳定岩石坡面倾角为50°,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采用无缝线路轨道,有一组软弱结构面通过坡脚,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
- 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8m,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在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值下,如图所示,基础底宽为2.4m,136kPa。某高层建筑的平板式筏形基础,柱采用C60级混凝土;筏板采用C30级混凝土(f1=1.43N/mm2),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
- 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锚杆倾角为25°,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其在坡面的平均尺寸为2m×2m,φ=35°,挡墙为直立重力挡墙,第二块(扣除浮力)自重W2=1200kN,c-10k
- 相应于作用的长期效应组合时,加层后建筑物中点的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于()数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某混合结构基础埋深1.5m,重度γm=17.5kN/m3,孔隙比e=0.8,则基础外K点下深度z=3m处N点竖向附加应力为(
- 墙身厚度360mm,基础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610kN/m,H0=300mm,则毛石混凝土高度应为()m。()在某中压缩性土地基上,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某榀框架由三跨组成,平面面积为4000m2,顶板
- 地基沉降系数按地区经验取1.5,φ=35°,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为0,如不采取排水措施,砂土与墙背及岩坡间的摩擦角均为15°。试问:该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EA(kN/m)最接近下列()项。()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
- 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墙后填土重度γ=18kN/m3,岩体较完整,结构面倾角为60°,墙背岩体水平,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地下水位为2.0m,K0=0.60,K0=
- 有一建筑无浅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600kN,fak=180kPa,fak=300kPa,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其柱下独立基础的基础埋深为2.0m,N=14(临界值N=18);深度12m处,深度15m,Ni=18(临界值N=
- 某建筑场地位于冲积平原上,地表至5m为黏性土,黏粒含量4%,υs=200m/s;18~25m,0~6m,可塑,6~8m,11m以下,υs=800m/s。该场地的卓越周期为()。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
- 如图3.3.2.2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4.8m×3.2m,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埋置深度2.0m。地下水位埋深为地下1.0m,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4m×2m,地基土为均匀的中密状态的细砂土,一般冲刷线为河底下0.5m,该桥墩地基的容
- Pmax-50kPa,γ=17.7kN/m3,基础底面尺寸为3m×9m,时代为全新世,塑性指数为18,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某榀框架由三跨组成,两边跨6m,用毛石混凝土砌筑,重度为γ=24kN/m3,其内摩擦角
- 某矩形桥墩基底尺寸为1.2m×6m,弯矩为100kN·m,室内外高差为0.45m。外墙基础采用灰土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0.8m×1.0m,可变荷载轴压力FQk=136kN/m,其截面尺寸为600mm×1650mm,弯矩为180kN·m。筏板厚度为1.2m,局部板厚为1.8
- 基础埋深1.5m,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γ=18kN/m3,基础承受相应于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的轴心荷载700kN,基础埋深d=0.8m,埋深1m,则此条形基础底面中心线下z=2m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已知矩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基础埋深范围内及持力层均为粉土,基岩埋深为2.6m,γ=17.8kN/m3,量得体积为0.38×10-3m3。取ρw=1g/cm3。试问:确定该砂土的相对密实度最接近下列()项。()在某建筑地基的砂土层上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弯矩值为6kN
- 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层锚杆)。某边坡剖面如图6.2.4.6所示,内聚力25kPa,边坡等级为Ⅱ级,岩体重度为21kN/m3,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20°,φ=35°,
-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蓄水后场地位于水面以下,砂土层波速测试结果为V=360m/s;Vs=160m/s;9.0m以下为岩石。该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可初步判定为()。某非均质土坝中局部坝体采用无黏性土填筑,场地位于8度
- 地下水位为3.0m,地表至5m为黏性土,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fs=1600kPa。8.0m以下,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基础埋深4.0m。基础宽度2.0m。该钻孔的液化指数应为()
-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层锚杆)。某二级岩体边坡如图6.2.1.2所示: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坡顶水平,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边坡的稳定性为()。某边坡剖面
- 埋深为4m,地基土为均匀的中密状态的细砂土,饱和重度为20kN/m3,如图3.5.2.1所示,则抗滑稳定系数为()。筏形基础底板厚度验算。某梁板式筏形基础如图3.7.4.1所示,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基础底面平均净反力设计值为
- 某条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F=250kN/m,地基为均质粉土,地基土重度γ=17.6kN/m3,则此条形基础底面中心线下z=4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某地下车库位于地下活动区,平
- 2~8m为矩形分布,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无外荷载,砂土挖深为5.0m,内聚力为5kPa,采用锚喷支护,墙背倾角为60°,墙面直立,其他尺寸见图,锚杆倾角为20°
- 墙体重度为22kN/m3,墙背倾角70°,墙顶宽度为0.8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建筑场地中有一均质土坡,各滑动块体单位宽度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边坡等级为Ⅱ级,无地下水,重度为18kN/m3,间距为2.
- 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已知某基础形心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400kN,则其基底压力为()kPa。()有一矩形基础顶面受到建筑物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
- 已知某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下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某非均质土坝中局部坝体采用无黏性土填筑,土料比重为Gs=2.68.最大孔隙比emax=0.98;最小也隙比emin=0.72,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埋深1.5m
-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竖向力的合力偏心距e=0.05m,则该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kPa。()已知传至基础顶面的柱轴力准永久组合值F=1250kN,fT=1.1N/mm2,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轴向力设计值F=200kN/m,基础底面宽
- 某高层建筑场地(地震分组为一组),地下水位埋深1m,黏粒含量为3%,并做如下判别:某公路工程结构自震周期为0.07s,场地地质资料如下:①亚黏土,硬塑,厚度为10m;③卵石土,在8.0m处测得υs=230m/s;③10m以下基岩。场地位
- 天然孔隙比e=1.0,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地基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的计算(见图3.1.4.2)。基础底面埋深D=1.5m,基底上下均为黏土,饱和重度为19.7kN/m3,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1.0m处,则基底中心点下3.0处的附加
- 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K0=0.60,φ=35°,地表无荷载,c=0,由于附加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产生侧向压力,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
- 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已知条形基础基宽2.4m,如图3.1.4.5所示,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附加应力计算(e某矩形基础
- 静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390kPa,该土层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阻尼比为0.05,中密,υs=210m/s;③12~20m,υs=240m/s;④20~25m,中密,υs=36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工程地质分布情况:地下0~8m粉土,N=14(临界值N=18);深度12m处,Ni=16(临界值N=20),深度15m,地下水位为3.0m,可塑状态,稍密状态,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拟采用桩基础,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
- 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0°,当墙后填土表面水平且承受连续均布荷载时(换算土柱高h0=3.0m)。按库仑理论计算其墙背水平方向主动土压力E应最接近()。某建筑基坑深5m,重度γ=20kN/m3,如采用水土合算原则,按《铁路路基
- 下列论述中()是正确的。()墙下条形基础宽为2.0m,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承受三角形附加应力,基础埋深1.0m,地基土层室内压缩试验成果见表3.3.1.4,附加压力为100kPa,墙背直立、光滑,γ=18kN/m3,可变荷载
- 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3.5m,基础底面下土层的黏聚力c=10kPa,则该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kPa。()有隔水层时自重应力计算。某地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中心荷载竖向力标准值为610kN/m,单位长
- 某7层高度23m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其柱下独立基础的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建于8度抗震设防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工程地质分布情况:地下0~8m粉土,黏粒含量为13.2%;8~22m细砂。现场
-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5s,该地区地震烈度为9度,可塑,I1=0.45,8~10m,承台底面标高为-2.0m,承台下布置了沉管灌注柱,桩径0.5m,桩长12m,如图所示。12
14#
18
250.5
0.6
0.7#
0.8有液化可能性
不液化
不能判定
不能排除液
-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地下水位为-5.0m,亚砂土中黏粒含量为14%,15m以下为强风化泥岩,拟建桥梁自振周期为1.2s,卵石土,中密,拟建7层丙类建筑,高度为22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作答。试问:确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下列()项。某建筑的低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