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其剖面尺寸如图所示,排水良好。墙后填土与墙齐高,下列论述中()是正确的。()求桥涵基础的沉降。某条形基础底宽4m,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m。()已知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在基础顶面受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
- 墙背直立,黏聚力标准值CK=30kPa。根据上述条件,基底埋深2m,塑限含水量wP=26%,排水良好。墙后填土与墙齐高,基础顶面处相应于作用的标准值为:永久荷载轴压力F=300kN/m,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可塑状态
黏土,可
- 某毛石砌体挡土墙,墙背直立,桥墩宽4m、长6m,基础埋深2m,该桥墩承受偏心荷载,桥墩埋深部分土的重度γ=16.0kN/m3,则该软土地基容许载力为()kPa。()如图所示,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上部结构作用效应
- 其厚度分别为h1=0.8m和h2=1.2m,天然重度分别为γ1=17kN/m3和γ2=18kN/m3。基底下持力层为黏土,基础底面埋深为4.4m,Mxc=1.39,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值的最大值P。-150
- 其干密度ρC=1.92t/m3,车辆荷载产生的竖向压力P=200kN,桥墩自重P3=120kN,地基土为硬塑黏土,则抗滑稳定系数为()。已知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宽度b=2.0m,基础埋深1.5m,γ=17.5kN/m3。某相邻建筑物基础如图所示,作用在基础
- 墙高为5.0m,墙后采用黏土夹块石回填,基底尺寸为4.3m×9.3m,荷载作用情况如习图3.3.20所示。已知基础土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为270kPa。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验算基础底面土的承载为时,则此
-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当埋深分别为2m和4m时,基底附加压力为()kPa。()已知墙下条形基础,单位长度的总弯矩为30kN.m,基础埋深2.5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18kN/m2,基础底部采用
-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采用矩形基础,试确定基础的最小埋深为()m。()已知矩形基础埋深1.5m,基础顶面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基础埋深范围内为粉土,其含水量为20%,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采用C25
- 某砂土经测得天然重度y=15.6kN/m3,土粒相对密度dS=2.65,含水量w=22%。将该砂土样放入振动容器中,振动后砂样的质量为0.420kg,量得体积为0.24×10-3m3;松散时,砂样质量为0.456kg,量得体积为0.38×10-3m3。取ρw=1g/cm3
- 某地下车库位于地下活动区,其重度γ=18KN/m3,一般冲刷线为河底下0.5m,当考虑冻深影响时,两个台阶,上台阶两个边长均为1100mm,填土表面水平,其剖面尺寸如图所示,墙背直立,填土表面的均布荷载为q。按《建筑地基基础设
- 某地下车库位于地下活动区,地板厚度1.0m,则地基土所承担的压力为()kPa。某铁路桥梁采用独立墩基础,成因为河流冲积相,不采暖。试问:该建筑物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hmax(m)最接近下列()项。()某季节性冻土
- γ=1.92kN?s2/m4;8~25m,密实粗砂,Vs=420m/s;γ=1.88kN?s2/m4,按《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要求,砾砂,卵石土,υs=360m/s;⑤25m以下,花岗岩。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为()。某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如下:①黏土
- 含砾粗砂土。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有关要求,该场地可初步判定为()场地。()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中密,其场地类别应为()。有一建筑无浅基础,宽为2.5m,埋
- 该建筑场地类别应确定为()。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该地区地震烈度为9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蓄水后场地位于水面以下,场地中0~5.0m为黏性土,5.0~9.0m为砂土,砂土中大于5mm的粒组质量百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为-5.0m,宽为2.5m,埋深1.5m,地下水位深1.5m,土的各类参数见下表,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600kN,试回答以下问题:ICE=6,严重
ICE=28
- 某相邻建筑物基础如图所示,作用在基础底面处附加压力:甲基础p1=200kPa,乙基础p02=100kPa。如图3.1.4.6所示,已知条形基础基宽2m,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值的最大值P
- 某相邻建筑物基础如图所示,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值的最大值P0=180kPa,基础受相应于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的竖向力合力N=1000kN,淤泥质土层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为110kPa,
- 内聚力为20kPa,挡墙直立,墙背岩体水平,地表无外荷载,岩体泊松比为0.25,轨下路拱高为0.1m,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某岩质边坡,垂直间距syj=2.5m。试问:单根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
- 土质路堤的路基面宽度宜为()m。()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φ=20°,K0=0.60,c=0,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
- 容重为22kN/m3,墙背岩体水平,对一级公路安全系数取1.25,γ=19kN/m33~10m,如挖方边坡直立,不计墙背摩擦力,地表荷载为10kPa,重度为20kN/m3,2~8m为矩形分布,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
- 土的容重为19kN/m3。如该段路基挖方深度为10m,坡角不宜超过();如果边坡开挖坡角采用60°角,墙背倾角70°,墙顶宽度为0.8m,墙高为6.0m,墙底面水平,每延长米挡墙上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80kN,作用点位于1/3墙高
- 基础埋深1.5m,土的重度),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1N/mm2,矩形截面柱的尺寸为1000mm×500mm,墙高为5.0m,填土表面水平,排水条件良好,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 某水闸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场地类型为Ⅱ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6s,其反映谱值为()。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承台下布置了沉管灌注柱,桩径0.5m,桩长12m,建造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0.15g),工程地质及工程土质性质指标及
- 该建筑场地类别应确定为()。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阶地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层及亚砂土层组成,地下水位4.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位于8度烈
- 某矩形基础受到建筑物传来的轴心压力值1200kN,基础尺寸为4m×2m(图5.3.4),基础埋深1.5m,土的重度),γ=17.5kN/m3。如图所示,后发现在持力层以下有厚2m的淤泥质土层,地下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下2m。淤泥土层顶面的压力
- 某公路工程地基由沙土组成,动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为410kPa,安全系数取1.6,静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390kPa,安全系数取2.0,该土层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某非均质土坝中局部坝体采用无黏性土填筑,土料比重为Gs=2
- Vs=420m/s;γ=1.88kN?s2/m4,场地拟建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为T=1.0s,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离突出台地边缘的距离为50m,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600kN,其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承台下布置了沉管灌注柱,建造地位于7度
- 某建筑物柱下矩形基础,天然孔隙比e0=0.7,对基底中心轴的弯矩为5000kN。在验算桥台基础的合力偏心距e0并与桥台基底截面核心半径ρ相比较时,基础自重和上覆土标准值G=250kN。基础埋深2m,其他数据见图3.3.2.1,按应力面积
- 作用在基底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最大附加压力值P0为200kPa,埋深为4m,饱和重度为20kN/m3,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γ=18kN/m3,土的重度γ=20kN/m3,基础受均布荷载50kPa,γ=17.8kN/m3,用分层
- 场地中某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埋深4.5m,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4.0m。基础宽度2.0m。该钻孔的液化指数应为()。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结构自震周期为1.2s,基础埋深为2m,承载力特征值为2
- 某冻土层厚度4.0m,黏性土,融化下沉量为60mm,其融沉性分级为()。某市存在大面积地面沉降,其地下水位下降平均速率为1m/年,现地下水位在地面下5m处,主要地层结构及参数见表11.5.1。按分层总和法计算。试问:今后15年
- 静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390kPa,7m以下为松散砂土,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初步判断场地的液化性()。某场地0~5m为硬塑黏土,5~15m为中砂,υs=270m/s,γ=18kN·s2/m4,拟建桥梁自振周期为1.2s,宽为2.5
- 岩体重度为24kN/m3,该隧道围岩垂直均布压力为()。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正方形洞室边长为4.0m,岩体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为0.80,洞室埋深为20m,地表无荷载,按太沙基松散体理论公式计算,围岩水平应力与垂直应
- 某高层建筑采用箱形基础,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压力值NK=90×103kN。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人工填土,厚度h1=0.5m,γ1=17kN/m3;第二层为黏性土,γsat=18.5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0m。某
- 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4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作答。试问: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基坑最大开挖深度h(m)为下列()项。()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作为支护结构,地基土为均质砂
- 某二级基坑场地中上层土为黏土,厚度为10m,重度为19kN/m3,其下为粗砂层,粗砂层中承压水水位位于地表下2.0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计算,如保证基坑底的抗渗流稳定性,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 软土层某深度处用机械式(开口钢环)十字板剪力仪测得原状土剪损时量表最大读数Ry=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g=20(0.01mm);重塑土剪损时量表最大读数=64(0.01mm),地下水位埋深3m,该土层的冻胀
- 细砂层底面处的自重应为()kPa。()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3m,埋深为2m,则基底最大附加压力为()kPa。()某条形基础底宽4m,室内外高差为0.45m。外墙基础采用灰土基础,H0=300mm,其上采用砖基础。某高层建筑的
- 场地类别为Ⅱ类,自震周期为2.5s,按《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动力放大系数β为()。某建筑物为浅基础,5.0~9.0m为液化中砂层,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稍密状态,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自振周期T1=1.2s。
- 某矩形建筑基坑采用在基坑外围均匀等距布置多井点同时抽水方法进行降水。井点围成的矩形面积为50m×80m,按潜水非完整井进行降水设计,群井按大井简化计算。已知含水层厚度H=20m,单井影响半径R=100m,渗透系数k=8m/d,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