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心室处于充盈状态的心动周期是()。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一过性细胞内K+外流形成1相,代表()。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
- 关于心肌易损期的描述,正确的是()。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5个时相,有相应的改变。心室有易损期,在R波的升支
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降支;心房无易损期
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顶峰前或后30~40ms内;心房有易损
- 关于心肌易损期的描述,正确的是()。患者女性,22岁,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不包括()。关于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
- 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下列关于心瓣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心肌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
钠通道开放能力超过正常
产生的动作电位除极化幅度超过正常
产生
- 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缓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其中等容收缩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时心室处于充盈状态。左室射血分数(EF)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SV)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
- 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心肺感受器存在于()。极化
外向电流
除极
复极#
内向电流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胃、肠、膀胱等
- 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心室收缩期中的快速射血期约占总射血量的()。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心排出量
E/A比值#
射血分数
心脏指数
每搏量1/3
2/3#
1/2
1/4
3/4E评定心
- 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每一个时相都有离子流的变化。在心电图上,有相应的改变。患者女性,22岁,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开始出现缓慢的Ca2+内流形成2相,代表()。不
- 22岁,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结区细胞属于()。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称为()。化学感受器存在于()。不应期包括()。在心动周期中,等容收缩期
- 0相开始到3相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期()。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衡量心肌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一般采用()。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心室易损期
反应期心排出量
E/A比值#
射血分数
- 计算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的公式为()。患者女性,33岁,慢性肾衰竭,心电图示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
- 当心肌细胞复极时,膜电位恢复到-80~-90mV,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对不应期结束,进入超常期#
给予任何刺激都能使心肌产生一次正常传导的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因此兴奋性减低
心肌细胞
- 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静息时,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
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大约在-90mV
心肌细胞极化状态时是内负外正
静息状态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细胞内
- 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极化#
外向电流
除极
复极
内向电流极化
外向电流#
除极
复极
内向电流E
- 患者女性,22岁,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出量称为()。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
- 关于心肌易损期的描述,22岁,等容收缩期是指()。快速充盈期在血流动力学上的意义是()。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不包括()。心室有易损期,在R波的
- 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出量称为()。化学感受器存在于()。0相
1相#
2相
3相
4相心脏指数#
每搏量
心排出量
射血分数
体表面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心房
- 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不包括()。关于窦房结细胞电
- 膜电位恢复到-80~-90mV,意味着()。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Ca2+内流停止,代表()。心室收缩期中的快速射血期约占总射血量的()。心肺感受器存在于()。下列关于心瓣膜功能的
- 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不应期包括()。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心室易损期
反应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兴奋期
PR间期和QT间期
0、1、2、3、4相
- 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Ca2+内流停止,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开始出现缓慢的Ca2+内流形成2相,代表()。不应期包括()。快速
- 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开始出现缓慢的Ca2+内流形成2相,代表()。在心动周期中,等容收缩期是指()。D心肌除极
心肌快速复极初期
心肌缓慢复极期#
心肌快速复极末期
心肌静息期左
- 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快速充盈期在血流动力学上的意义是()。关
- 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R波降支
T波起始处
T波顶峰前或后30~40ms内#
S波内
T波顶峰后50ms处静息时,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
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而膜
- 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关于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极化#
外向电流
除极
复极
内向电流4相自动缓慢除极
属于慢反应细胞
0相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Na+负载#
- 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Ca2+内流停止,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不应期包括()。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R波降支
T波起始处
T波顶峰前或
- 心室处于充盈状态的心动周期是()。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22岁,突发心悸,K+继续外流形成3相,快速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缓慢充盈期),其中等容收缩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时心室处于充
- 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5个时相,每一个时相都有离子流的变化。在心电图上,有相应的改变。极化
外向电流#
除极
复极
内向电流心排出
- 患者女性,33岁,慢性肾衰竭,心电图示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心室收缩期中的快速射血期约占总射血量的()。0相
1相
2相#
3相
4相1/3
2/3#
1/2
1/4
3/4心电图上ST段显著延长,提示
- 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女性,22岁,代表()。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5个时相,有相应的改变。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快速
- 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结区和结希区属于()。Ca2+内流停止,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D慢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P细胞心肌除极
- 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开始到3相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期()。快Na+通道开放,代表()。关于心脏解剖和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静息
- 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不包括()。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至少存在两条传导或不应期不同的径路
一条径路发生单向阻滞
未阻滞的径路传导缓慢
原先发生单向阻滞的径路恢复兴奋期
4相除极达到阈电位#E
- 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5个时相,每一个时相都有离子流的变化。在心电图上,有相应的改变。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开始出
- 慢性肾衰竭,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
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膜内的Na+迅速外流
阈电位指2相时的膜电位静息状态时,而细胞内液的Na+浓度却很低。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膜外排列一定数量的阳离子,而膜内
- 计算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的公式为()。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阈电位的定义,正确的是()。EF=CO/ESV×100%
EF=CO/EDVX100%
EF=SV/EDVX100%#
EF=SV/ESVX1
- 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称为()。不应期包括()。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阈电位的定义,正确的是()。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不包括()。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心脏指数
每搏量
心排出量#
射血分数
体表面
- 计算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的公式为()。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称为()。EF=CO/ESV×100%
EF=CO/EDVX100%
EF=SV/EDVX100%#
EF=SV/ESVX100%
EF=CI/EDVX100%静息时,而Na+
- 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心动周期分为()。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心室易损期
反应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兴奋期
PR间期和QT间期
0、1、2、3、4相
- 关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常期特性的描述,但应除外()。关于心脏解剖和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运动时心率增快,表现为机械性收缩和电生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