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左前降支主要支配以下心肌部位,但除外()Sokolow指数是指()左心室前壁
前乳头肌
左心室后壁#
室间隔前2/3
心尖部RavL+SV3
RⅠ+SⅢ
SV1+RV5#
(RⅠ-SⅠ)+(SⅢ-RⅢ)
SV2+RV5V6左心室后壁一般由左回旋支或右冠状
- 临床上V3R~V6R导联常用于诊断()窦性P波振幅的正常值为()心脏移位
右位心
右心室心肌梗死
右心室肥大
以上都是#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15mV
肢体导联<0.20mV,胸前导联<0.25mV
肢体导联<0.25
- 关于心肌除极与复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是()心房的复极是先除极的部位最后复极#
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除极的扩布是被动的
复极的扩布是主动的
正常人心室除极波(QRS波
- 以后又转向左后下,最终回到"0"点#
先从左上向左前下,最终回到"0"点
先从右向左,最终回到"0"点
先从后向前,以后又转向左后下,最终回到"0"点ST段
TP段(T波终末至P波的开始)#
J点
J点后40ms处
J点后60ms处窦房结位于
- 引起心电图波形振幅减低的因素有()正常人一般U波的振幅是同导联T波振幅的()肥胖
肺气肿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以上都是#5%~10%
5%~20%
10%~20%
5%~25%#
10%~25%肥胖、肺气肿、皮下气肿、全身明显水肿、心包积
- 心脏的生理特性不包括()正常人一般U波的振幅是同导联T波振幅的()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应激性#5%~10%
5%~20%
10%~20%
5%~25%#
10%~25%心脏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一般U波振
- 胸导联V5的电极应安放在()快反应细胞1相复极离子流(Ito)的主要离子成分是()左腋前线第5肋间水平
胸骨右缘第4肋间水平
胸骨左缘第4肋间水平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点
左腋前线V4水平处#Ca2+
Na+
Cl-
K+#
以上
- 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供血主要来自()关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的钝缘支
左回旋支的左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的窦房结支
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心肌细胞每发生一次除极和复极的过程构成一次
- 关于Frank正交导联的描述,错误的是()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用X、Y、Z三个互相垂直的导联
X导联正极在右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在头颈部(左后颈)
Z导联正极在前正中线与X轴同一
- 心脏的生理特性不包括()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会引起()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应激性#窦房结自律性增加
心率增加
心房肌收缩力增加
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
心室肌收缩力增加心脏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
- 关于Cabrera导联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肌袖位于()肢体导联是按心脏左上基底部到右下方的解剖关系排序
6个肢体导联的排序为aVL、Ⅰ、-aVR、Ⅱ、aVF、Ⅲ
-aVR导联面向右心室前壁心肌#
便于分析心肌缺血/梗死或心
- 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PR间期代表()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发出左、右动脉进入肺脏
肺动脉起自右心室,发出后分为左、右肺动脉
肺动脉起自左心室,发出后分为左、右肺动脉
主动脉起自左心室,由升主动
- 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
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
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大约在-90mV
心肌细胞极化状态时是内
- 以后又转向左后下,以后又转向右后下,最终回到"0"点
先从右向左,使右心房壁自上而下激动,同时通过房间束自右心房向左心房传导,即右心房除极在前,左心房除极在后。心房除极向量环的运行轨迹是先从右上向左前下,后又转
- 关于心房肌复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在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存在的结间束数目是()Ta波的方向与P波的方向相反
先除极的部分最先复极
Ta波振幅较小
心率增快时,Ta波可增大
后除极的部分较先复极#1条
2条
3条#
4条
5条
- 关于Cabrera导联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的"交通枢纽",其位置及功能非常重要。肢体导联是按心脏左上基底部到右下方的解剖关系排序
6个肢体导联的排序为aVL、Ⅰ、-aVR、Ⅱ、aVF、Ⅲ
-aVR导联面向右
- 关于ST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男性,25岁,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白天清醒时的平均心率为85次/分,夜间睡眠时的平均心率为55次/分。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ST段表示心室肌除极结束,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