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通过查询获得主机和网络的相关信息#
查询主机的MAC地址
查询主机的计算机名
合理分配IP地址的使用时
- UDP提供面向()的传输服务。在配置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程序时,需要配置()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某公司使
-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实现模拟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
实现数字信号在数字信道中的传输
实现数字信号在
-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局域网/广域网
树状网/城域网#
环状网/星状网
广播网/点一点网
-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局域网/广域网
树状网/城域网#
环状网/星状网
广播网/点一点网
- 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某公司使用包过滤防火墙控制进出公司局域网的数据,在
- 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IEEE802.3
IEEE802.4#
IEEE802.6
IEEE802.5
- 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
- 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连设备是()网卡是完成()功能的。关于IP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的正确说法是()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A.集线器B.交换机C.路由器D.网桥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
- 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N+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N层利用N+1层提供服务
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 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和报文发送。在配置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程序时,需要配置()关于IP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的正确说法是()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以下哪类网
- 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__(1)__。在IPv4中把__(2)__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D
- UDP提供面向()的传输服务。HTML中用于指定超链接的tag是()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以下IP地址中不能分配给主机的是()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分别为哪两层协议?()端口
地
-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逻辑上分开的()网络。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__(1)__。在IPv4中把__(2)__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1个
2个
多个#
无数个D
- 以下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__(1)__
- FDDI的特点是利用单模光纤进行传播和()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A.利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B.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C.支持500个物理连接D.光
- 网卡是完成()功能的。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在配置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程序时,需要配置()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A.网络层B.传输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SMTP以便可以发
-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局域网/广域网
树状网/城域网#
环状网/星状网
广播网/点一点网IEEE802.3
IEEE802.4#
IEEE802.6
IEEE802.5
- 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以太网100Base-T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点对点传输网络
广播式传输网络#
数
- 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和报文发送。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数据处理
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
报文存储IEEE802.3
IEEE802.4#
IEEE802.6
IEEE802.5
- PC通过远程拨号访问Internet,除了要有一PC和一个Modem之外,还要有()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
- 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点
- FDDI的特点是利用单模光纤进行传播和()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PC通过远程拨号访问Internet,除了要有一PC和一个Modem之外,还要有()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采用了不同的标准?()40光纤传输是运用光
- 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__(1)__。在IPv4中把__(2)__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通过查询获得主机和网络的相关信息#
查询主机的MAC地址
查询主机的计算
-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某公司使用包过滤防火墙控制进出公司局域网的数据,在不考虑使用代理服务器的情况下,下面描述错误的是"该防火墙能够()"。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
- 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__(1)__。在IPv4中把__(2)__类地址作
- UDP提供面向()的传输服务。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端口
地址
连接
无连接#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3种均不是
- 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
- 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系统的功能概括为()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通信的是()以下IP地址中不能分配给主机的是()存储系统
转发系统
存储-转发系统#
传输-控制系统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
- 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连设备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分组的存储和转发,并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联器称为()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通信的是()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许多网络通
- 网卡是完成()功能的。以太网100Base-T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3类UTP
5类UTP#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 以下IP地址中不能分配给主机的是()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131.107.255.80
231.255.0.11
126.1.0.255#
198.121.254.255为全0
为全1
相同#
不同
- 以下TCP/IP中,哪个是应用层协议?()PPP
TCP
IP
HTTP#
- 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TCP和UDP均是无
- 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通信的是()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N+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N层利用N+1层提供服务
N层对N+1层
- 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通信的是()CSMA/CD是IEEE802.3所定义的协议标准,它适用于()100Base-TX中,所用的传输介质是()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
- 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浏览器
协议
协议集
服务#
- 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以太网100Base-T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浏览器
协议
协议集
服务#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3种均不是3类UTP
5类U
-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逻辑上分开的()网络。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1个
2个
多个#
无数个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
- 网卡是完成()功能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