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泵的自吸能力实际上是反映了泵()的能力。往复泵工作时以下说法:Ⅰ.吸入空气室中的空气会逐渐增加、Ⅱ.排出空气室中的空气会逐渐增加,()。A.抗汽蚀
B.排气时在吸口形成真空度大小#
C.排送液体高度
D.排送液体
- 下列因素中影响往复泵理论流量的是()。往复泵阀箱被吸入阀和排出阀分隔为三层,排出管通()。A.排出压力
B.作用数#
C.电机功率
D.内漏泄量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A或B或C
- 用50Hz交流电的电动往复泵如接60Hz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为保证水泵工作时不发生汽蚀,水泵的吸入压力ps与泵所输送液体温度下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pv之间的关系必须是()。A.泵阀敲击加重
B.电动机输出功率增
- 往复泵水压实验压力应为泵排出阀关闭时安全阀排放压力的()倍,且()min不漏。电动往复泵吸入真空度很高,不能吸上液体,不可能是因为()。A.1.0,10
B.1.1~1.15,5
C.1.1~1.15,10
D.1.5,5#A.泵内密封不严#
B.
- 电动往复泵靠设()防止排出压力过高。往复泵的转速不能太高,主要是由于()的限制。A.高压继电器
B.排出空气室
C.安全阀#
D.声、光警报泵的结构强度
泵阀工作性能#
泵的输出功率
允许吸入真空度
- 往复泵转速不宜过高是为了避免()。对往复泵泵阀的要求不包括()。A.摩擦损失功率太大
B.液体惯性能头太大
C.泵阀关闭滞后和敲击严重
D.B和C#A.阀与阀座密封试验应倒入煤油5min不漏
B.启阀及时,流动阻力小
C
- 往复泵的作用数一般相当于活塞在()的排水次数。关于往复泵泵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秒钟内
B.每分钟内
C.电动机每转
D.曲轴每转#A.阀的比载荷越小,最大升程越大#
B.阀的弹簧张力越大,比载荷越小
C.
- 往复泵如果反转,则()。三作用电动往复泵曲柄互成()。A.不能排液
B.吸、排方向不变#
C.安全阀顶开
D.原动机过载A.90°
B.120°#
C.180°
D.0°
- 如果单缸双作用往复泵不采用群阀,则应有()个泵阀。往复泵工作时以下说法:Ⅰ.吸入空气室中的空气会逐渐增加、Ⅱ.排出空气室中的空气会逐渐增加,()。A.2
B.4#
C.8
D.6A.只有Ⅰ正确#
B.只有Ⅱ正确
C.Ⅰ和Ⅱ都正确
- 双缸四作用往复泵漏装一个泵阀,如不计活塞杆体积,理论上流量将()。电动往复泵缸内压力最低值出现在吸入行程()。A.减少1/2
B.减少1/4#
C.减少1/8
D.为0A.之初#
B.之末
C.中点附近
D.活塞移动最快时
- 断电且吸、排截止阀开着时,高压液体倒灌不会反转的泵是()。改变往复泵的流量不能用改变()的方法。A.齿轮泵
B.螺杆泵
C.离心泵
D.往复泵#A.转速
B.活塞有效行程
C.旁通回流阀开度
D.排出阀开度#
- 舱底水泵常选用往复泵是因其()。往复泵发生“气穴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小流量高扬程
B.可靠性好
C.自吸能力强#
D.价格相对低A.液温过高
B.吸高过大
C.吸入滤器堵塞
D.排出阀未开足#
- 往复泵安装吸入空气室后变得均匀的是()的流量。为防止活塞泵发生“水击”现象,可以采取()措施。A.吸、排管路中
B.泵与空气室之间
C.吸入管路中#
D.排出管路中A.加设滤器,防止杂质吸入
B.降低转速,降低吸水温
- 会使往复泵泵阀升程增大的是()。往复泵发生“气穴现象”时,可采用的措施不包括()。A.转速降低
B.用环阀、群阀代替盘阀
C.用锥阀代替盘阀
D.阀弹簧张力减弱#A.降低转速(或双行程数)
B.降低吸入液体温度
C.
- 往复泵安装吸入空气室后变得均匀的是()的流量。往复泵安装排出空气室后变得均匀的是()的流量。A.吸、排管路中
B.泵与空气室之间
C.吸入管路中#
D.排出管路中A.吸、排管路中
B.泵与空气室之间
C.吸入管路
- 往复式舱底水泵吸入滤器堵塞不会发生()。泵阀敲击声大的原因可能是()。A.过载#
B.缸内液击
C.流量明显减少
D.吸入真空度过大A.阀太重
B.阀弹簧太硬
C.泵转速太高#
D.阀严重漏泄
- 下列泵反转时吸、排方向不变的是()。带空气室的往复泵若排出压力波动幅度大,应该()。A.旋涡泵
B.齿轮泵
C.螺杆泵
D.往复泵#A.向吸入空气室补气
B.关小排出阀
C.向排出空气室补气#
D.A或C
- 往复泵采用压力润滑时一般油压为()MPa和油温≯()℃。用50Hz交流电的电动往复泵如接60Hz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2,80
B.1±0.2,70#
C.2±0.2,80
D.2±0.2,70A.泵阀敲击加重
B.电动机输出功率增大
C.
- 往复泵排出阀弹簧张力加大会()。影响往复泵理论流量的因素有()。A.增加泵阀敲击可能性
B.降低泵容积效率
C.提高泵水力效率
D.利于阀无声工作#A.泵的排出压力
B.泵的作用次数#
C.泵的强度
D.泵的内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