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Ⅳ期
题目:患者女,64岁。2型糖尿病6年,口服格列苯脲15mg/d和二甲双胍1.5g/d治疗。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血钾4.1mmol/L,24小时尿蛋白0.7g。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
解析: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Ⅰ期:无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Ⅱ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可有运动后微量清蛋白尿,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多正常;Ⅲ期: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表现为持续性微量清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小于lOμg/min);Ⅳ期:尿蛋白增多,UAER>200μg/min,尿蛋白>0.5g/d,可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Ⅴ期:为尿毒症期,UAER降低,血肌酐增高。本例尿蛋白为0.7g/d、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尚未达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故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Ⅳ期,答案为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胰岛素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
解析: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
[单选题]糖尿病的诊断是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
≥11.1mmol/L
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FPG≥7.0mmol/L(126mg/dl),或OGTT2hPG≥11.1mmol/L(200mg/dl)。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
[单选题]2701632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论述,哪项正确()
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单选题]男性,65岁,身高160cm,体重70kg,尿糖(-),糖耐量试验结果为空腹5.0mmol/L,1小时7.6mmol/L,2小时7.0mmol/L,3小时5.4mmol/L。应考虑为()
可排除糖尿病
[单选题]患者女,58岁。2型糖尿病15年,长期口服格列本脲,10mg/d。查体:血压145/90mmHg,心、肺和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Ⅲ期。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6mmol/L,血尿素氮6.2mmol/L,血肌酐92.5mmol/L。尿常规检查尿糖50mmol/L,蛋白阴性。经检查为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应首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解析:1.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早期表现为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晚期表现为持续白蛋白尿。为确诊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应首选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答案为D。尿酸化功能试验主要用于诊断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相差显微镜检主要用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肌酐清除率主要用于了解肾小球的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主要用于诊断肾病综合征。2.本例已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已发生微血管并发症,此为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药,答案为E。3.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尤其合并高血压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答案为B。因为ARB或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使外周阻力血管舒张而降低血压,同时可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形成、减轻肾小球基底膜损害。ACDE均没有这种药理作用。4.糖尿病发生神经病变的机制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代谢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及生长因子不足等有关。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神经炎,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选A。
[单选题]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正常,尿糖为阳性,空腹血糖5.3mmo1/L,饭后2小时血搪7.1mmol/L考虑为()
肾性糖尿
[单选题]男,20岁,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既往患1型糖尿病5年,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近3天因腹泻而停用。体检:血压70/50mmHg,皮肤中度失水征,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需立即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补液同时静脉滴注胰岛素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注射正规胰岛素的时间是()
餐前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