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题目:中国自行研制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解析:中国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叫做北斗。故选择D。A选项,天宫是我国空间站工程。B选项,神州是我国宇宙飞船。C选项,嫦娥是我国登月计划。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学生的人格养成
解析: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题干的意思是,务实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强调培养学生品格修养的重要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故选择C项。
[多选题]材料: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在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问题:
(1)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
(2)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10分)
[单选题]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心境
解析:情绪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指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心境体验会使人的情绪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它具有长期性、弥散性的特点。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故选择B。A选项,热情不是情绪状态。C选项,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比如比赛后疯狂的庆祝,亲人离世后撕心裂肺的哭喊等。D选项,应激是压力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比如司机遇到情况,紧急刹车时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
[单选题]"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反映课外活动能( )。
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解析: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单选题]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组合的教育网络中,社会教育的优势是( )。
实用性
解析: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人们选择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教材的编排和讲授,也不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注重实用性。
[多选题]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忙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地抄了一篇,但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塾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多选题]材料: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授——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此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这项活动,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都收到了很好效果。徐老师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尝试过用分析讨论法讲议论文、用欣赏分析法讲小说、用朗读品味法讲诗歌、用形象体会法讲散文等。他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大家评价说:“徐老师玩转了课堂!”徐老师说,当老师要舍得“折腾”自己。为此,他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多年下来,他积累的教学日志多达二十多万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徐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单选题]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考生要牢记六因素对应的三个维度。根据其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态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除此之外,考生还应知道如果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即能力低),则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