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解析:【解析】写作思路:
(1)题目立意较为简单,主题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材料中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马克思和高尔基的话语内容都在说"爱"这个主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爱特指老师对学生的爱。
(2)可以写议论文,从师爱的重要意义或师爱的表现形式等角度去写,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例或者历史上教师关爱学生的小故事来说明师爱的重要与伟大。可进行多种选择,没有固定的套路。
(3)扩充稳重的论据方面较难把握,建议可以搜集相应论据。
(4)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就比较多了,类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都可以用在作文中进行写作。
(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爱学生的重要意义""教师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对学生关心照顾""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有内发和外铄两种基本观点,下列哪种说法属于外铄?( )
白板说
解析:外铄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白板说"是外铄论一个典型的代表。
[单选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
学校教育制度
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单选题]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A.正确B.错误
解析:题干中描述是错误的,学习是个体通过联系或反复经验来获得的持久的行为潜能或行为。潜能是观察不出来的,所以题干描述错误。【解析】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并非一定是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单选题]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主要方法是( )。
观察法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故选择D。A选项,分析学生档案不能准确方便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故排除A选项。B选项,家访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故排除B选项。C选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不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故排除C选项。
[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拟向学生推荐一部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下列适合的是( )。
郁达夫《薄奠》
解析:A选项,《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该作品不适合;B选项,《子夜》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该作品不适合;C选项,《家》激流三部曲之一,描写旧式封建家庭的解体和青年人的反叛,该作品不适合;D选项,《薄奠》描写了人力车夫企望买一辆旧车以摆脱被剥削的境地,但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的故事,该作品适合。故选择D。
[多选题]备课就是写教案。
[单选题]下列名医中,与"刮骨疗伤"这一故事有关的是( )。
华佗
解析:"刮骨疗伤"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之后,再次进攻樊城时,被一支带毒的冷箭射中有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在场的人都被吓得捂着眼睛不敢看,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