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总是出现偏倚

题目:患者自我报告数据是()

解析:由于疼痛的主观性,这一领域有一个固有的缺陷。由于患者的自我报告不同而出现偏差,并且疼痛评级的可靠性很差。重要家属在场可以极大地协助验证病人的自我陈述,但是偏差仍然存在。有关药物滥用的评估是必要的,患者自述仍然是唯一可行的策略,药物中毒筛查不一定能增加患者自述的真实性。伴随的心理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自我报告。评估其他预后变量也很重要,如功能性活动能力、工作能力、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把疼痛定义为,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组织损伤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学机制导致伤害感受或者最终导致疼痛。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伤害刺激信号都被当做是疼痛,也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产生于伤害感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windup是指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种机制,即重复的伤害性刺激有缓慢的时间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疼痛增强

  • 解析:A.主要有两种疼痛受体被伤害刺激激活,包括由快痛觉传入A-δ纤维传导的低阈值伤害感受器和由慢痛觉传入C纤维传导(无髓鞘的)的高阈值伤害感受器,脊髓背角中,有脊髓神经元突触的疼痛纤维通过突触递质传导。 B.很多神经递质(谷氨酸盐和P物质)能够通过脊髓传导的上行通路(丘脑,前扣带皮质,岛叶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调节突触后反应。 C.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指重复多次的有害刺激会导致适用(反应减少)或敏感(反应增加)。对脊髓背角神经元进行重复多次的持续有害刺激能随之导致神经反应能力强化或中枢敏感化,神经可塑性和随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包括化学,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功能改变,这些改变能使对疼痛刺激反应夸大(痛觉过敏),无害刺激即引起痛觉(触诱发痛)和引发涉及多个脊椎部位的牵涉痛和痛觉过敏。到目前为止,脊髓敏感化或超兴奋性的具体机制仍不是很清楚,但有些影响因素已被提出了。 D.终结(windup)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机制,重复的伤害性刺激导致人们逐渐感觉到更大的痛苦,1965年,动物实验第一次揭露了重复刺激C纤维能使脊髓的二级神经元的电流逐渐增加。这种脊髓疼痛放大的机制与慢痛或终结(windup)的短暂刺激有关,慢痛是一种更迟钝的、与慢性疼痛阶段紧密相关的疼痛,主要通过无髓鞘的C纤维传导至背角感觉神经元,在C纤维传入刺激时,二级神经元的NMDA受体被激活,导致钙进入背角神经元,从而使NO突触被激活,生成NO。NO能影响伤害感受器终端以及提高突出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肽(尤其是P物质)能力,从而导致痛觉过敏和中枢敏感化。 E.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伤害感受性神经递质,能降低突触的兴奋性阈值,导致平时沉默的棘突间突触的活跃以及二级脊神经元的敏感化,并且P物质能在脊髓中远距离的传播,沿着最初的输入轨迹激活脊髓背角神经元,使感受野扩大及肌梭感受到非感受伤害性传入冲动。

  • [多选题]下列()是冷凝止痛设备的一部分。
  • 外套管与小一些的内管

    内管加压气体

    内管尖端圈较适宜,方便气体迅速扩张进外管尖端

  • 解析:冷凝止痛探针由管内再套一管而组成,内管以气体(如600—800psi的氧化亚氮)(1psi=6.895kpa)加压。当气体从内管针尖狭窄的圈中逸出时,气体以10—15psi的较低压力突然扩张至较大的外管,气体膨胀时随之冷却,这就是所谓的Joule-Thompson反应,从而在针尖形成一个冰球。气体不从外套管尖端部的细孔径中逸出(否则气体将进入患者组织),而是通过闭合系统设计回流至更大的外套管。

  • [单选题]在接受硬膜外布比卡因注射镇痛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下列可能会出现显著改善的变量是()
  • 肺活量

  • 解析:肋骨骨折可能引起通气功能减退、增加肺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研究表明,对于肋骨骨折患者,硬膜外镇痛是降低死亡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在肋骨骨折患者中,与接受吗啡腰段硬膜外镇痛者相比,接受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者的肺活量及FEV1(第一秒呼气体积)有明显增加,两者在血沉、氧饱和度、血小板凝集度及残气量方面没有区别。

  • [单选题]可使肩关节旋外的肌肉是
  • 冈下肌


  • [多选题]疼痛疾病诊疗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
  • 血常规、ESR、ASO、RF、CRP

    血尿酸

    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酸性磷酸酶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要点的是( )
  • 呼吸频率


  • [单选题]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细。方选( )
  • 定经汤


  •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内科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副高) 放射医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临床营养(副高) 卫生毒理(副高) 卫生管理(副高) 核医学(副高)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