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题目:某教研室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A项所述"提高阅读能力"即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者同等重要。A项说法错误。"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还指出,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B项"难以成为课堂关注的内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等。故"写作技巧"的教学只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并不是主要内容,D项"大量讲授""主要内容"说法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是( )。
  • 组织策略

  • 解析:学习的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 [单选题]阅读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活动方案(片段),按要求答题。   (1)伯乐相马:请每位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马"头饰,轮流上场陈述其造型特点及喜爱缘由。   (2)一马当先:学习小组汇报"汉语汉字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讲解"马"字历史演变过程及书法艺术中"马"的多种书写形式,小组竞赛说说含"马"字的成语的基本含义及情感色彩。   (3)龙马精神:学习小组展示"文学作品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   (4)马到成功:学习小组交流"历史传说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开展题为"伯乐和千里马谁更重要"的小辩论。   (5)走马观花:学生介绍与马有关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欣赏雕塑和绘画中的马。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整体活动设计未能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 解析:题干活动设计包括手工制作、"马"的演变、成语、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辩论、艺术作品赏析等多种形式的设计,联系了历史、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 [多选题]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教学设计,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   【比较阅读】   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   年龄: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   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的农村。   生活状况:无忧无虑。   和"我"的关系:和"我"以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   【讨论续写】   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讨论:二十年后,长大了的《社戏》中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续写:想象二十年后"我"在故乡遇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情景,进行续写。   续写要求:①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②写出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变化及"我"的感受;③150字左右。   【展示交流】   展示并说出自己续写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评价,老师点评。   问题: 16.(1)评析"比较阅读"环节的作用。(10分)   (2)评析"讨论续写"环节的目的。(10分)

  • [单选题]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和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启发式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和数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选择C。

  • [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 老舍《济南的冬天》

  • 解析:A选项,鲁迅的《社戏》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采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民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浙江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适合学生阅读交流;B选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腰鼓表演的场景,展现了黄土高坡上的民俗文化,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适合学生阅读交流;C选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济南的冬天温睛的特点,济南的小山特别可爱、美丽,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冬天的赞美、热爱之情,不适合学生阅读交流;D选项,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地区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适合学生阅读交流。故选择C。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