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案例:
在进行初中二年级的"声音文件的处理"教学时,丁老师设计了"拜年祝福串串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在课上,丁老师指导A组完成作品时发现他们在录音过程中操作熟练、配合默契,便表扬了A组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得很有效率,让A组琢磨一下,可以试试别的技巧。A组在老师的鼓励下依次尝试了合成、剪辑和混音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使他们的谱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完成后,小组成员展开了自我评价。小明觉得自己选曲很成功,小丽觉得自己创意独特,小王觉得自己操作利落。总之,大家认为从选曲、录音、操作都令人满意。作品展示中,同学之间进行了互相评价。A组的作品不出意料的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B组让A组注意串烧的衔接。C、D两组也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之后,丁老师在A组作品的评价表里也填入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
(1)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口头表扬的作用是什么?(10分)
(2)从评价的主体角度来看,在这节课上,丁老师和同学们采取了哪些评价方式?(6分)为什么要这样做?(4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们把成就行为归因于( )时,成功会感到满意和自尊,失败会感到内疚和羞愧。
内部因素
解析: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应,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但如果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
[单选题]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
直接经验的参与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转变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需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单选题]教师备课必做的工作是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
了解学生
解析: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做好钻研教材(备教材)、了解学生(备学生)、设计教法(备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单选题]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哪一项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
思维力
解析:智力的概念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故选择A。B选项,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C选项,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D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单选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
校长负责制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故选择D。
[单选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14-16周岁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而非明确规定禁止)。故选择B。
[单选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启发性原则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孔子,他在论语中曾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选择D。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B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常考古文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
[单选题]初中生钱某屡次在学校偷盗其他同学的财物。学校对钱某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
学校提出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演员在一次表演课上,对即将成为职业演员的学员们说:"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爬上来。"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