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李明是一个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刘老师为保护其自尊心,很少提问李明
题目: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是( )。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对内向学生,如果不闻不问,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认识到学生不足之后,老师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再提问,故选择C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每年王老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终身学习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终身学习"规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王老师制定读书计划,就是终身学习的提现,故选择D。
[单选题]在Excel的工作表中,用鼠标选中某一单元格,按下F2功能键的效果是( )。单元格出现光标闪动,可在当前单元格中
编辑数据
解析:F2效果是编辑当前单元格数据,故选择A。B选项,F1弹出帮助"窗口。C选项,ctrl键+G会弹出定位的对话框
[单选题]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讲授新教材
解析: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讲授新教材是综合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选择B。
[单选题]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负强化
解析: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处分对学生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在表现出进步明显这一行为后,老师撤销厌恶刺激,即属于负强化。故选择B。A选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C选项,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处罚。处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处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处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选项,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多选题]材料:男,13岁,初二学生,不合群,经常莫名紧张,失眠,头痛,担心考试失败。父亲是保险业务员,42岁,母亲是医院护士,38岁,两人均中专学历。容易感冒,尿床,从五年级开始远视眼,情绪会不安定,和同学打架,有时在学校里会恶心,呕吐,并伴有攻击行为。作业经常完不成,要求周一上交的,周天晚上才准备写。学习热情不高,并且有厌恶感,课文朗读需要用手指指着读,并且阅读起来会跳行,计算也容易搞错。
问题:
(1)该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
(2)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你将采取什么咨询与辅导方法,该方法原理与步骤是什么?
[单选题]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所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常考点,考生要注意区分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