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题目: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解析:从病史资料反映该患者诊断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导致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加所致。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除下列哪项外均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 脾功能亢进


  • [单选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是()。
  • 发展迅速,易远处转移


  • [单选题]霍奇金病病人有发热,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他脏器未累及,临床分期属于()。
  • Ⅲ期B


  • [单选题]下列哪种儿童血液恶性肿瘤经系统治疗后预后最好()。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 [单选题]男性55岁肝硬化病人,出现皮肤瘀斑、紫癜1周,体查肝脾不大,多次查PLT(100~110)×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2.5g/L,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延长5秒,初步诊断为()。
  • 肝功能不全


  • [单选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 造血干细胞受损

  • 解析:免疫反应介导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是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

  • [单选题]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为()。
  • 感染与出血

  • 解析:感染与出血是急性再障早期最突出的表现。

  • [单选题]女性教师,29岁。月经量增多3年,一年来面色苍白伴倦怠、耳鸣。门诊检查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53g/L,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疑为缺铁性贫血。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 血清铁蛋白测定

  • 解析:血清铁蛋白测定最有助于诊断缺铁性贫血。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防治题库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题库 医学统计方法题库 呼吸系统疾病题库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题库 外科疾病题库 传染病题库 老年保健题库 消化系统疾病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