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生活工作的角色调适

题目: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他既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又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张老师需要进行的是( )。

解析:教师角色是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所担当的职业身份的总体概括。"一心扑在工作上"体现了张老师的工作角色,"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体现了张老师家庭生活角色。这二者的冲突就是生活与工作出现的角色冲突。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
  • 禁止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⑧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故选择A。

  • [单选题]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
  • 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故选择A。

  • [单选题]教师在课堂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
  • 发散思维

  •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是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一题多解”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思维。

  • [单选题]上课了,夏明同学还沉浸在刚看过的小说中,说明他的( )不够好。
  • 注意的转移

  • 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 [单选题]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特点,即( )。
  • 自我中心化

  • 解析: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该阶段儿童看问题往往以自我的角度为中心出发,尚没有建立完全的逻辑思维能力。

  • [单选题]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些概念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 皮亚杰

  •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论的建构者。他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于他对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