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无所作为

题目: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古代"无为"观念的是( )。

解析:道家所指的"无为"指的是指顺应自然变化而不妄为,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并非是无所作为,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情境:刚刚范读完课文,我却发现坐在后排的一个女同学在偷偷地写什么东西。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条!我把它没收了。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地喊:"老师念出来!"为了保护女同学的自尊心,我洋装念道:"上面写着: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瞬间,班里一片笑语。对于该老师的做法,下面选项中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该老师应该无视调皮男生的要求,维护课堂纪律

  • 解析: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情况,老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应该是因利势导,巧妙地化解课堂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而不是视而不见。故选C选项。

  • [单选题]新中国的第一学制颁布于( )。
  • 1951年

  • 解析:1951年10月,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包括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学制改革。故选择A。

  • [单选题]"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 因材施教

  •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根据题干描述,选择D。A项,教学原则中,没有与自觉积极性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最早出自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学记》中也有启发原则的观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善于启发诱导)。除了中国古代提出外,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提出启发性原则。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多选题]中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