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

题目:“大实有羸状”的病理基础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其"肾"指的是
  • 肾阳虚


  •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温病病名首见于( )
  • 《内经》


  • [单选题]既往史不包括以下哪项
  • 烟酒嗜好


  • [单选题]当人们遭遇了丧失打击之后可能有何反应
  • 有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儿科学(中级)[代码:332]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妇幼保健(中级)[代码:364] 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