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霍乱

题目:患者,男,30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诊,腹泻2天,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十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速,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0~2/HP,血红蛋白160g/L,血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2,单核细胞0.10。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结合病史和检查诊断为霍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霍乱治疗的关键环节。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适时补碱,及时补钾。而抗感染药物和抑制肠黏膜分泌药物是辅助治疗。患者经补液治疗后血压如果仍然较低,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故104题选C。霍乱患者泻吐期的最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大便为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先腹泻后呕吐,伴腓肠肌痛,由于脱水导致各种失水征象,包括血压下降和循坏衰竭,粪便镜检无脓细胞,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增高。结合该病例特点,考虑为霍乱。菌痢为黏液脓血便,可排除A。急性肠炎与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先吐后泻,且循环衰竭少见,可排除B与C。轮状病毒感染多为黄色水样便,血白细胞不升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可升高,故可排除E。故105题选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对于近2周内有与“非典”患者或疑似“非典”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多长时间()
  • 2周


  • [单选题]副伤寒传播途径以何种传播较为常见()
  • 食物


  • [单选题]男,28岁,3年来反复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胆红素偏高。血清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体检:面色灰暗、肝掌及蜘蛛痣,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脾肋下0.5cm。对此病例的诊断应是()
  • 慢性迁延性肝炎

  • 解析: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出现头晕、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脏肿大,也可有轻度脾大。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或反复增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本题选A。慢性活动性肝炎现已不采用此分类方法,排除B。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必须具备肝衰的表现,可排除C。胆道感染多是急性炎症,一般多有发热、寒战、黄疸及腹痛,多无肝脏的肿大,可排除D。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可见于某些消耗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排除E。

  • [单选题]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治疗是()
  • 抗病毒治疗


  • 推荐下载科目: 心理学基础知识题库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题库 平肝息风药题库 开窍药题库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题库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题库 中医诊断学题库 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库 妇人杂病篇题库 金匮要略(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