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英国人亚力克•艾西贡尼斯设计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中国古代的法典结构的沿革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的名例律相当于近代刑法的总则部分,最早来源于《法经》的“杂法”,其作用是“具其加减”。

    D、《开皇律》、《永徽律》、《宋刑统》、《大明律》为12篇,第一篇都为名例律。

  • 解析:名例律最早来源于《法经》的“具法”;《大明律》是7篇体例。《法经》共有六章,其中“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重从轻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而“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所以A选项错误,《法经》、《魏律》、《开皇律》、《永徽律》、《宋刑统》、《大明律》都是重要的法典,要掌握他们的具体内容和前后历史的演变,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把握中国古代重要法典的演变过程,所以做错。

  • [单选题]秦朝时期,有孙某和刘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孙某到县令处告发刘某,称刘某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安某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妹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刘某定罪。经县令调查,孙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孙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如何处理?
  • D、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

  • 解析:首先,根据秦律,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孙某为泄私愤捏造事实,告发刘某与安某通奸,构成诬告罪。同时,秦律规定,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的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因此,本案中,诬告者孙某应当受到他诬告刘某的通奸罪的处罚,即弃市。故答案为D。常见错误分析:有的考生没有理解秦律的“诬告反坐”原则,诬告者赵某应当受到他诬告钱某的通奸罪的处罚,而不是诬告罪的刑罚。该题提醒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解重要朝代的刑罚的基本原则。

  • [多选题]日本于1889年2月11日正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后来通称“明治宪法”。关于该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B、它对人民的权利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并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

    C、它深受法国宪法的影响,仅有3条为日本所独创

  • 解析:本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它是基于君主主权思想制定的一部‘钦定’宪法”属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选项D也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 推荐下载科目: 法制史题库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题库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题库 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题库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题库 国际法题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基本要求题库 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题库 土地法和房地产法题库 区际法律问题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