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22岁。因发热、伴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入院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和放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3个月后又复发、高热、伴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肝、脾大。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周围血见到幼稚淋巴细胞,骨穿确诊为淋巴瘤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立即给予化疗,因血小板10×10/L,连续输注血小板2次,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数量不增,考虑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全血200ml分离出的浓缩红细胞容量为()
120ml±10%
[单选题]造血功能重建所需多向性造血祖细胞数()
(1~100)×104/kg
解析: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重建所需的单个核细胞(MNC)约(6~8)×108/kg,CFU-GM约(15~50)×104/kg,CD34阳性细胞约(0.5~5)×106/kg,多向性遣血祖细胞数约(1~100)×104/kg。
[单选题]发热伴酱油色尿的是()
急性溶血反应
解析:此题是根据临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来判断输血反应的类型。酱油色尿是溶血的主要特征,喉头水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单纯发热而无血压变化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特点。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3个月前因乳腺癌行根治术,术中输血400ml,近一周出现全身多处斑疹,丘疹,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
大剂量青霉素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由输血传播的梅毒潜伏期为4周~4.5个月,平均9~10周,受血者受血后不经第一期,直接进入第二期,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二期梅毒疹。根据题干,较易判断该患者是输血引起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单选题]对于反复献血的献血者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熟悉献血过程,不需要对其进行鼓励
解析:反复献血的献血者虽然对献血的过程很熟悉,但也可能感到紧张,同样需要信心,需要适当的鼓励。
[单选题]检测肿瘤细胞表面HLA分子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