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孔子
题目:在我国古代,和谐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所言的"和为贵",就蕴含着对和谐境界的追求。
解析:"和为贵"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观点。A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项,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辑录成《孟子》一书。故本题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李明今年15周岁,他的下列哪一行为会构成犯罪?( )
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选项情形属于失火行为,C选项情形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15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上述两种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A、C选项中,甲均不成立犯罪,D项中是轻伤也不构成犯罪,A、C、D选项不当选。故本题答案选B。
[多选题]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复习课。( )
解析: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单选题]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在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反映的课程定义为课程即( )。
文化再生产
解析:关于课程的主要观点有: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种学科科目。2)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包括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5)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课程即经验。6)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7)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某地市场有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柜台上名牌服装的售价虽然较高,但销售也旺盛;非名牌服装的价格虽然便宜且一再走低,但销售仍然平淡。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具有合理性的是( )。
①非名牌服装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着装需要,需求弹性小
②该地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名牌服装有消费偏好
③非名牌服装存在低价恶性竞争,市场规模小
④该地居民在服装消费方面普遍具有攀比心理
①②
[单选题]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中国社会正在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主要强调“新颖、另类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感染、浸润”作用,即主要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B、C两项与题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