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在体内的布散主要依赖的是
  • 正确答案 :A
  • 脾主运化


  •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惊则
  • 正确答案 :C
  • 气乱

  • 解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 [单选题]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出现于
  • 正确答案 :C
  • 肾咳之中

  • 解析: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 正确答案 :B
  • 相使

  • 解析: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 [单选题]治疗妊娠呕恶、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胎动不安者,宜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砂仁

  • 解析: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还能够治疗烫伤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地榆

  • 解析:地榆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血热出血证。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 [单选题]久服较大剂量后,每易引起水肿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甘草

  • 解析: 甘草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于芫花、甘遂、京大戟、海藻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储溜,引起浮肿。   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白扁豆   功效:补脾和中,化湿。   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人参补气力强,可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安神益智、益气壮阳,治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及阳痿证等。   党参补气力弱,能养血,可治血虚证等。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心脾肺气,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   黄芪主补脾肺气,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等作用,可治气虚所致的多种病证。   黄芪补脾肺之气,补气升阳,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补气固表之力强于白术;补气托毒、补气生血、补气通络。白术主补脾气,补气燥湿治脾虚水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消食和胃

  • 解析: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消食和胃”为消法

  • [单选题]二陈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A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解析:二陈汤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痰蒙心神证表现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惊悸失眠


  • [单选题]二尖瓣脱垂
  • 正确答案 :D
  • 心尖区收缩中期喀喇音


  • [单选题]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
  • 正确答案 :D
  • 0.12~0.20s

  • 解析:P-R间期:0.12~0.20s

  •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的X线征象是
  • 正确答案 :D
  • 右心室增大

  • 解析:右心室增大

  • [单选题]气厥虚证亦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平时可服下列哪些方药
  • 正确答案 :A
  • 香砂六君子汤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普通感冒的特征
  • 正确答案 :C
  • 具有流行性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 正确答案 :B
  • 头重身困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消化内科学(中级)[代码:306] 整形外科学(中级)[代码:324] 眼科学(中级)[代码:334]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核医学(中级)[代码:345]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