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正确答案 :B

  • [单选题]阳偏胜所表现的证候是
  • 正确答案 :B
  • 实热证


  •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其"肾"指的是
  • 正确答案 :A
  • 肾阳虚


  • [单选题]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
  • 正确答案 :D
  • 脉微细,但欲寐


  • [单选题]大头瘟临床基本特征是
  • 正确答案 :B
  • 发热头面,赤肿大


  • [单选题]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血余炭

  • 解析:焦白术,常用炮制方法: 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修治:常见的方法有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水制:常见的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火制: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八种。 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氵单)、淬等方法。 其他制法:常见的方法有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宣法、通法

  • 解析:常用治法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发散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而有表证者。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泻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 [单选题]参苏饮与败毒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前胡、茯苓

  • 解析: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桔梗 茯苓 人参 甘草(生姜 薄荷)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所致。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臣以川芎,柴胡。佐以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药。此外,方中人参亦属佐药。   人参,既扶正以助祛邪,又使祛邪不伤正。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紫苏叶 干葛 陈皮 半夏 姜汁 前胡 茯苓 桔梗 枳壳 木香 炙甘草 (生姜 枣)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虚人外感证候辨识   虚人外感: 恶寒,发热   憎寒壮热,脉浮而重取无力   --- 败毒散   咳痰,倦怠无力,舌苔白,脉弱 --- 参苏饮

  • [单选题]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C
  • 胡麻


  • [单选题]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A
  • 川牛膝

  • 解析: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亢证。

  • [单选题]组成药物中有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B
  • 益胃汤


  • [单选题]二陈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A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青色主病范围者为
  • 正确答案 :E
  • 水饮

  • 解析: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①实热:满面通红 ②虚热:两颧潮红 ③假热: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假热.png] 2.白色: [虚.png] ②寒—气血凝滞、经脉收缩—面色苍白 ③失血证,甚至大出血亡阳 淡白、苍白、(白光)白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症.png] ②湿证—湿阻气机—影响脾胃肝胆气的升降—胆汁外溢—黄疸 若:湿与热相合—黄色鲜明如桔—阳黄   湿与寒相合—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

  • [单选题]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舒张进针法

  • 解析: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巾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4种: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 [单选题]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鉴别要点是
  • 正确答案 :B
  • 是否大便稀溏


  • [单选题]木香具有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A
  •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正畸学(中级)[代码:357]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