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张某看见李某掉入一口深井,因与其有仇,故意若无其事地走开,后李某因无人救助死亡
题目: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造成一定的法律后果,从而构成犯罪。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即应为、能为、不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则具有隐蔽性、消极性、间接性和违法性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是( )。
解析:不作为定义的关键信息:①应为;②能为;③不为。A项张某对李某不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也不一定能够实行,不符合①②,故不构成不作为犯罪。B、C、D三项均符合不作为犯罪的定义。故本题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5名日本侵华时期被抓到日本的原中国劳工起诉日本一家公司,要求赔偿损失。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在终审判决中声称,根据《中日联合声明》,中国人的个人索赔权已被放弃,因此驳回中国劳工的诉讼请求。查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是这样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以下哪一项与日本最高法院的论证方法相同?
教育部规定,高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所以,北京大学的张教授不能购买股票
解析:题干中日本最高法院的论证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将"日本国"等同于"日本国民",但事实上,日本国和日本国民不是同一个概念,前提中的概念与结论中的概念不同,犯了四概念的错误。而A项前提中的"中国人"不周延,结论中的"中国人"周延,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B项是错误的类比推理;C项前提中的"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委员"不是一个概念,且"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和"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也不是一个概念,C项的三段论中包括了五种概念。D项与题干同样犯了"四概念"的错误,将"高校"等同于"在高校中任职的人",但事实上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