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道德学习

题目:道德社会化的内容不包括()。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需要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是()。
  •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单选题]进入青春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不包括()。
  • 容易出现内疚感


  • [单选题]某女,46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女最可能的诊断是()。
  • 更年期综合征

  • 解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①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②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健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③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水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45~55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 [单选题]有关“两种心理学”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种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要对理解的心理学和解释的心理学做细致的区分②解释的心理学探讨的是精神内部有意义的关系③心理治疗主要是在理解的心理学领域里进行,需要用诠释学的方法理解心理事件的意义,并通过人际互动,为患者寻找、固化、重新赋予或扩展意义,甚至构建、创造意义④“两种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药物等躯体治疗不能取代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追求⑤如果用分析一还原主义的科学实验来解释心理问题的根源,则忽视了对患者社会处境和文化背景等的深入理解和个别化处理
  • ①③④⑤

  • 解析:理解的心理学,而不是解释的心理学,探讨的是精神内部有意义的关系,所以②的观点不正确。

  • [单选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弗洛伊德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心理学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心理学家,除了题中已给出答案的以外,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和构造主义的先驱,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 [单选题]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直接的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这一划分标准属于()。
  • 活动特点标准

  • 解析:目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标准及其代表:①以生理发展为划分标准,最典型的是柏曼(LBerman)关于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的意见,如胸腺时期(幼年时期)、松果腺时期(童年时期)、性腺时期(青年时期)。②以心理性欲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早期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③以种系演化为划分标准,施太伦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幼儿期(6岁以前)是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意识的学习期(从小学到13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青年成熟期(14~18岁)是近代文化阶段。④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为划分标准。皮亚杰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⑤以自我的矛盾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⑥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直接的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 [单选题]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发生中途中断的现象,这叫做()。
  • 角色中断

  • 解析: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主要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而角色选择是个体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不是一种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发生中途中断的现象。角色不清是指个体对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个体在角色不清楚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角色冲突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相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

  • 推荐下载科目: 基础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