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题目: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

解析:口服药物剂型在胃肠道中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药物要在胃肠道吸收,必须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出来。其释放的快慢就决定了药物吸收的快慢。一般口服溶液剂不存在药物释放问题,其他剂型如乳剂、混悬剂是液体制剂,虽然存在释放问题,但由于分散度大,仍会很快释放药物。在固体剂型中,胶囊剂较常用,它的外壳为明胶外壳,崩解后相当于散剂分散程度。片剂和包衣片比较,片剂溶出相对较快,而包衣片则需在衣层溶解后才能释放药物。一般而言,释放药物快,吸收也快。所以口服剂型在胃肠道吸收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软膏剂的类脂类基质有()
  • B.羊毛脂

    D.蜂蜡

  • 解析:软膏剂油脂性基质包括烃类、油脂类、类脂类和硅酮。其中烃类包括凡士林、固体石蜡、液状石蜡,类脂类包括羊毛脂、蜂蜡与鲸蜡。

  • [单选题]药物制剂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药物产地

  • 解析:药物制剂设计应考虑药品的质量构成因素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药物制剂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辅料或添加剂,通过各种测定方法考察制剂的各项指标,采用实验设计优化法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选。

  • [单选题]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 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 解析: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3部分组成。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长度6~7m,直径4cm。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故吸收面积很大,约为70m,其中绒毛最多的是十二指肠,向下逐渐减少,因此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淋巴系统由于其流速慢,在吸收过程中作用较小。小肠中药物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也存在其他吸收机制,如小肠也是某些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部位。

  • [单选题]有关助悬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表面活性剂常用作助悬剂

  • 解析:助悬剂是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常用的助悬剂包括: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②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芪胶、桃胶等;③合成或部分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等;④硅藻土;⑤触变胶。

  • [单选题]薄膜衣中加入增塑剂的机制为()
  • 提高衣层的柔韧性,增加其抗撞击的强度

  • 解析:一些成膜材料在温度降低以后,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其大分子的可动性变小,使衣层硬而脆,缺乏必要的柔韧性,因而容易破碎,例如丙烯酸树脂类。加入增塑剂的目的是降低玻璃转变温度,使衣层柔韧性增加。常用的增塑剂多为无定形聚合物,分子量相对较大,并与成膜材料有较强亲和力。不溶于水的增塑剂有利于降低衣层的透水性,从而能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但应考虑增塑剂与成膜材料的互溶性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常用的增塑剂有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等。

  • [单选题]表面活性剂的物理特性是()
  • 吸附性

  • 解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是: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Krafft点和昙点。而其结构特征“双亲”结构,即物理特性为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

  • [单选题]滴制法制备胶丸时,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其制备胶丸质量()
  • 胶丸的重量

  • 解析:滴制法制备胶丸的影响因素有:①明胶的处方组成。以明胶:甘油:水为1:(0.3~0.4):(0.7~1.4)为宜。②液体的密度。为了保证胶丸在冷却液中有一定的沉降速度及足够的冷却成形时间,药液、胶液及冷却液三者应有适宜的密度,如鱼肝油胶丸制备时,三者的密度分别为0.9g/ml、1.12g/ml和0.86g/ml。③温度。胶液和药液均应保持在60℃,喷头处应保持在80℃,冷却液为13~17℃,胶丸干燥温度应为20~30℃,且配合鼓风条件。

  • [多选题]下列有关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
  • 辐射灭菌法特别适用予一些不耐热药物的灭菌

    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热压灭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

  • 解析:从灭菌法的定义可知,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热压灭菌是目前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制剂的灭菌,特别是输液的灭菌常用此法。但葡萄糖注射液在热压灭菌时常可发生葡萄糖的降解而产生酸性物质和有色聚合物,从而引起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但只要控制好灭菌温度和时间,此法仍可用于葡萄糖注射液的灭菌。有些药物对热不稳定,就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而应选择其他方法如辐射灭菌或滤过灭菌。煮沸灭菌系物理灭菌法之一种,而非化学灭菌法。

  • [多选题]下列关于溶液的等渗与等张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是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是生物学概念

    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但多数药物等渗时也等张

  • 解析: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是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既不发生红细胞体积改变,也不发生溶血,所以等张是生物学概念。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但多数药物等渗时也等张。溶液只有经生物学的方法试验以后,才能认为是等张的。只有那些和生物细胞实际接触时保证细胞功能和结构正常的溶液才是等张溶液。由于决定溶液是否等张时使用的生物细胞种类的不同,对某一类细胞等张的溶液,而对另一类细胞就不一定是等张,一般说的等张溶液是相对红细胞而言。

  •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