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福建厦门环岛路上挂着一个巨型条幅:"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表述错误的是()。
规定港澳台享有同样的自治权
解析: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港澳问题属于中国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地区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地区则不可。港澳地区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不可能和台湾地区享有同样的自治权。故选C项。
[单选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加紧对外扩张侵略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单选题]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这说明()
A.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D.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单选题]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相对封闭,文明之间处于相互分散、相互孤立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
[单选题]1952年10月的苏共十九大上,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当广泛的披露:如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有可能性还远未加以充分利用,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企业经营不善,原材料、燃料、电力、工具等严重浪费。这反映了当时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