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某教师设计的“细胞呼吸”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实验,这两个锥形瓶都装有葡萄糖溶液,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添加酵母菌,一段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教师展示实验现象。)
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一)学生独立实验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二)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设计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
(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差异性
解析: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学生间存在差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故选D。A选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B选项互补性,强调某一种身心机能出现缺失,其它机能进行补充:教育启示:结合实际、扬长避短。C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单选题]张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学生硼思索的回答:三个角。老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学生在解决此问题时,受到了哪种因素限制( )。
心理定势
解析:心理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单选题]身处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
行动研究法
解析:(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2)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3)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
[多选题]"白板说"是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它反映的是遗传决定论。( )
解析:"白板说"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由此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一一教育万能论。
[单选题]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是( )。
发现学习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故选择B。A选项,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C选项,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D选项,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 )。
提高质量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故选择D。
[单选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主要营造( )。
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主要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营造优秀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
[多选题]材料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他们长期以来依赖和接受的所谓“思想”,不过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包、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就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虽然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和掺杂了一些重要观念,如古老传统钟的先哲思想之类,但大致都是多次转手之物,是凌乱的或被他人改造过的、与种种世俗见解搅拌和嫁接在一起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影响所谓的“思想”的形成,左右日常生活观念。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艺术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时事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人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最起码的阅读,否则就不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长,思想之多,难免将自己封闭在平庸的见识中。求知者的痛苦来自交流的障碍,比如不能阅读其他民族的思想原著,或不能顺畅无碍地接受中国古典。有些译品的确难懂,只好勉强吞咽。许多思想家的原作是平易流畅的,经过译者翻译就变得疙疙瘩瘩了。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是我们的权利,获得这样的权利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语言的条件,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程颢、朱熹、王阳明,这些古代哲人的著作虽然难懂,好在都有译文。这些重要的思想家说过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应该知道。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有了深刻的发展,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了。国外的思想家,康德、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达尔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等,其阅读意义与中国先哲相同。总之争取机会跟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对话,哪怕是浅浅的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会容忍自己的茫然无知,形同懵懂,不知道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么多了不起的见解和发现。
思想和知识与艺术理解紧密相连,比如谈到西方文学,有人读得很热,开口即可历数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听起来总有点“隔”, 总让人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因为读者对基督教,天主教知识并没有人门,而西方文学大都滋生于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土壤上,哪怕是反对这些宗教的人也同样如此,有人曾发出感慨:过去读托尔斯泰、陀思妥那夫斯基,觉得一切懂了,后来深入接触过基督教,回头再看他们的著作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简直就是豁然开朗。 这是因为真正的理解还要从文化开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反省,问自己是否闭塞和懒惰,是否错过了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检点下来,我们会发现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它们几乎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即便是转引于思想家的,也往往没能真正地全面地传达出思想家的本意。就精神层面而讲,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 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的思想来源。思想环境一旦破坏了,也就意味着长期处于低微的精神水准之下。
问题:
(1)文章第一段所言“见解”指什么“依据这些“见解”形成的“思想”来为人处世,有什么“后果”?请根据文意,分别做出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理想的“思想环境”是怎样的,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分)
(摘编自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
[单选题]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显著的标记,它使我们非常容易把握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相反,在教育的其他一切职能中,学生直接处在教师的心目中。"根据这段话和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基本主张,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 )。
知识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