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失血性休克
题目:患者,男性,79岁,突发解鲜红色血便1500ml,四肢冰凉,脉搏细数,血压90/50mmHg,给予大量输血输液,出现球结膜水肿,室性心律失常,双肺底听诊明显湿啰音。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考虑此患者出现缺血-再灌注的病因是()
解析:患者下消化道大出血后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输液后出现心、脑、肺的再灌注损伤,故选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
输血输液后
解析: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在先缺血后灌注的情况,输血输液前可有缺血或不缺血的情况,而其余4种均有先缺血后再灌注的情况,因此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单选题]男性,84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喘息10余年。突发气喘加重,血象明显增高,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多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治疗后可维持在90%左右。血气:二氧化碳分压11.3kPa;氧分压9.82kPa,pH7.22;血糖11.5mmol/L,乳酸3.2mmol/L。关于患者体内的糖代谢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葡萄糖直接氧化的速率加快
解析:患者诊断:①COPD(急性加重期);②呼吸衰竭(Ⅱ)型,乳酸升高,说明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此时通过有氧氧化途径代谢的葡萄糖减少,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增加,结果是产生的热量下降,仅产生2个ATP(有氧氧化可产生38个ATP)。糖代谢的终产物是CO2,过多补充增加CO产生,增加呼吸肌做功。而重症病人在应激状态下,葡萄糖直接氧化的速率下降,由4~5mg/(kg·分钟)下降至3~4mg/(kg·分钟)。
[单选题]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解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包括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与心率(或脉率),故第1题的答案为A;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故第2题的答案为C: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同时存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故第3题的答案为B;脓毒症休克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出现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表现,故第4题的答案为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出现序惯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故第5题的答案为D。
[单选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出现序惯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解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包括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与心率(或脉率),故第1题的答案为A;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故第2题的答案为C: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同时存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故第3题的答案为B;脓毒症休克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出现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表现,故第4题的答案为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出现序惯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故第5题的答案为D。
[单选题]从功能上说,真毛细血管属于()
交换血管
解析:1.真毛细血管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薄层基膜,通透性大,是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称交换血管。2.微静脉因管径细,对血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它们的舒缩活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情况,故称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3.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