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延迟评价
题目: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
解析:A选项,延迟评价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做出的答案不予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探究。B选项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C选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D选项,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马斯洛认为人有7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A.正确
B.错误
解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单选题]甲、乙、丙、丁、戊、己是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已知:甲是男孩,有3个姐姐;乙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丙是女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丁的年龄在所有人当中是最大的;戊是女孩,但是她没有妹妹;己既没有弟弟也没有妹妹。从上述叙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丁是女的
解析:由"丙是女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可知6个人中有3个女孩,则也有3个男孩,排除C项;再由"甲是男孩,有3个姐姐"可知,3个女孩都排在甲前面,排除A、D两项。故选择B项。
[单选题]妈妈带小明去了“儿童活动中心”,小明就能画出“儿童活动中心”的线路布局图了,这说明小明的认知发展达到了( )。
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进行思维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小明去过“儿童活动中心”,获得了表象,画出布局图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故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故选择D。A选项,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B选项,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单选题]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
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故选择A。
[单选题]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实习作业法
解析: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因实习场所不同,实习法可分为课堂实习、校内外工厂实习、农场和实验园地实习等。故选D。
[单选题]“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对学生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句话主要强调了素质教育的( )特点。
发展性
解析: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多选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单选题]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学生相应的小红花,这种做法属于( )。
代币奖励法
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故选择C。A选项,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B选项,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D选项,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单选题]中学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过于幼稚的语气词,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同时也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把中学生当成年人看。这是因为教师应关注到学生身心发展的( )。
阶段性
解析: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题干中,中学教师"不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是注意了中学阶段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故选择D。A选项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学生间存在差异。教学启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B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C选项互补性,强调某一种身心机能出现缺失,其它机能进行补充:教育启示:结合实际、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