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 正确答案 :A
  • 直观性原则

  •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事物""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直观教学包括了事物的直观、模像直观以及言语直观三种。

  • [单选题]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正确答案 :C
  • 演示法

  • 解析: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属于演示法。容易混淆的是B项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本题中学生只是观察,并没有进行实验操作。

  • [单选题]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 正确答案 :A
  • 教学任务

  • 解析:根据上课要完成的不同教学任务,课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新授课和巩固课等。

  • [单选题]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正确答案 :A
  • 孔子

  • 解析:孔子是我国第一位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 [单选题]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 正确答案 :C
  • ②③

  • 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由此可知①④错误,排除A、B、D项。

  • [单选题]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正确答案 :A
  •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的刺激会影响以后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合理运用强化原理,能有效地塑造或矫正学生的行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题库 考前冲刺题库 文化素养题库 基本能力题库 中学教学题库 中学生学习心理题库 中学生发展心理题库 中学生心理辅导题库 中学德育题库 综合素质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