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在处理问题的认知风格方面有较大差异。小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地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的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而小罗遇到问题时的表现则与小明相反,他更愿意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另外,他还善于察言观色,关注社会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和小罗的认知风格差异。(10分)(2)假如你是他们的老师,如何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开展教学?(8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小学推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新人的办学理念,开设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书法、民族器乐等课程。为彰显其办学成果,学校组织大型表演性活动,学生在冬季雾蔼天长时间室外集体排练,导致大部分同学出现持续发烧、咳嗽的症状。这主要说明该学校( )。
忽视教育的育人功能
解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该学校为彰显办学成果,在雾霾天排练导致学生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说明该学校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单选题]教师常用表扬,称赞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其针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强化理论
解析: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老师用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的进步,体现的是强化理论。故选择C。A选项,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B选项,成就动机理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D选项,动机归因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单选题]刚参加完培训的张老师自费将培训资料复印给同事,并将自己记录的心得体会打印出来与同事分享。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张老师富有循循善诱的品德
解析:循循善诱的品德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而言的,与题干中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没有关系。
[单选题]所谓( )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个人的好恶、兴趣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非正式群体
解析: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可以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依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是低层次的,是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而结成的集合体。比如,在同一辆客车上的旅客。联合群体是中间层次,其特点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目的,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有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共同的活动较多,因而发展为联合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根据定义特点,本题答案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