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
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 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25%
题目:企业发生的资产交换交易中,如果涉及补价,判断该项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标准有()。
解析: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之和(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作为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标准之一,选项A和C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企业2008年10月10日用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一台设备,并收到对方支付的补价40万元。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50万元,计税价格为14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不考虑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换入设备的原账面价值为160万元,公允价值为133.8万元,该企业因该项交换影响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30
解析:计算该企业换入资产收到补价的比例:补价比例=40/(150+140×17%)×100%=23.01%<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换出的存货按照公允价值150万元确认收入,按照账面价值120万元结转成本。所以影响损益的金额是150-120=30(万元)。
[多选题]下列各个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
预付账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存货
解析:因为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所以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
[单选题]甲、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以一批账面价值为165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原材料和一台原价为235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10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128万元的固定资产与乙公司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进项交换。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乙公司另支付甲公司银行存款83.76万元。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乙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分别为()万元。
200,128
解析: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300+83.76-(200+128)*17%=328(万元),则换入原材料的成本=328×200/(200+128)=200(万元),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328×128/(200+128)=128(万元)。
[多选题]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52.65万元(其中补价45万元,进项税和销项税差额7.6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150万元(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75.5万元);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30万元(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35.1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225万元(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263.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甲公司换入原材料的入账金额为225万元
甲公司换出资产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20万元
乙公司换入A产品、B产品的入账总金额为180万元
乙公司换出原材料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22.5万元
解析:选项A,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50+30+45=225(万元);选项B,甲公司换出资产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150-(180-40)]+[30-(40-20)]=20(万元);选项C,乙公司换入A产品、B产品的入账总金额=225-45=180(万元);选项D,乙公司换出原材料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225-(206.5-4)=22.5(万元)。
[单选题]A公司以一项无形资产换入B公司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A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已累计摊销220万元,B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A公司无形资产与B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合理确定。A公司另向B公司支付补价40万元,为换出无形资产需要缴纳营业税2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应确认的损益为()万元。
C.一20
解析: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需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做处理,但对于为换出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应计人损益。因此A公司应确认损益-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