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不合法,违反了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
题目:某初中为提高生源质量,自行组织入学考试,实行跨学区招生,该学校的做法( )。
解析:该学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因此,初中学校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违反了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全面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条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而不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故选择A。
[单选题]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多选题]教育目的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有( )。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目的较理想,而教育方针较现实
在当下中小学中,"升学率"最被看重,这属于实然的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教育目的不同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依次为: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实然的教育目的与应然的教育目的相对应,是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追求升学率"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心中的实际目的。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备一定的客观性。
[单选题]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根据和标准,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评价作用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