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教师只是知识的使用者而非知识的生产者
题目: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解析: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但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使用者,更应该做一名反思者和研究者,积极反思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能力,开发课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故选择D。A项,勒温明确提出了行动研究概念,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关系。B项,教学有法,就是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有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般法则,这个法则具有普遍意义;教无定法,就是说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教育条件,我们应该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有个性化的东西。C项,行动研究主张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是( )。
活动课程
解析: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是杜威。故选择A。CD选项,分科课程又称单科或学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B项,综合课程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
[单选题]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这种注意现象是( )。
分心
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
[单选题]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 )。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解析: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单选题]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
认同
解析:认同是指认知、行为、情感接近,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二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
[单选题]课堂中的"开场白"是指( )。
导入
解析:课堂导入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数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单选题]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断训练,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的成绩提高,而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判断的成绩没有提高。可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共同要素说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多选题]材料:
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王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测量一个啤酒瓶的容积?看谁的计算方法多。结果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手回答,而且仅仅使用了一种方法。王老师认真地进行反思,认为上述问题可能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造成的,学生仅仅把这个问题当成一道习题来解答。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而有所创造呢?王老师布置学生带来啤酒瓶,准备好水,让学生独立研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们兴趣盎然,除了几种常规的方法外,还创造性地探索出几种方法:
同学甲:把啤酒瓶装满水后,再把水倒进量水杯就可以测量出来了。
同学乙:先在啤酒瓶中装满半瓶水,测量啤酒瓶的底面直径与水的高度后,计算出水的体积,然后把瓶口堵上,将啤酒瓶倒过来,计算啤酒瓶中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啤酒瓶的容积。
问题:
(1)上述材料中教师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8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起的作用及如何发挥这种作用。(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