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记》
题目: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存学篇》,作者清朝的颜元。强调教育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强调实践的"习行"教学法;讲究"实学"的教育内容:读书人不能忽视体育和劳动。C项,韩愈,著有《师说》、《原性》。主要教育思想:人性观一一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与生俱来。学习观一一勤学、不学、积极思考。教师观一一"学者必有师",否定"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学无常师;不耻相师一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周文王
解析:"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讲的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故选择B。C选项,周幽王有关的典故是:烽火戏诸侯。D选项,周平王有关的点故事:平王东迁。
[单选题]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夸美纽斯
解析: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1632年发表作品《大教学论》。故选择D。夸美纽斯的主要考点包括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提出"泛智教育";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故选择D。A选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发现学习。B选项,赫尔巴特三中心指教师、课堂、教材。赫尔巴特的其它考点包括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一一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一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教育目的一一社会本位论,培养良好社会公民。C选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考点包括提出三中心论一一"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的本质一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强调做中学:强调五步教学法。
[单选题]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能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它比较适合的教学领域是( )。
语言
解析:暗示教学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由洛扎诺夫创立,主要用于语言教学。
[多选题]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
[单选题]主张"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的心理学家是( )。
苛勒
解析: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即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故选择B。A选项,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系统论述了强化理论,提出了程序教学法。C选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D选项,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多选题]李老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他布置课后作业时,除了布置一些小任务外,有时候还会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试卷。但是在出试卷时,李老师并不会单纯地用选择和判断题。而是更多地选用填空和问答题。
问题:李老师这样做的道理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多选题]材料:
中国古典文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千古绝唱: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难看出,这首词中有十个意象:箫声、秦娥、秦楼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围绕着这些意象,几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随着深夜的箫声渐次浮现出来。
现代学者浦江清在其《词的讲解》一文中认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所谓"合订本",显然意指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看上去这是事实。然而每吟诵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秦楼月"的悲苦幽怨中,总是升起一股荡尽千古风尘的浩气,将词中画面一气呵成为色彩浓烈的悲剧,从而使人并不觉得那些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到它们是"独立成篇的",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谓"素描的合订本"中的合订,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词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没有崇高的审美情操,没有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是不可能有这种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的。这是只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才有的天才的艺术想象的结果。
诗词家常说,意象选择是诗词创作的主要方法。然而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换言之,是什么指导了意象选择?从《忆秦娥·箫声咽》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的十个意象,能在一首小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诚然,这里的思想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的看法。毋宁说,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这种"看法"绝无可能前后矛盾,而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才是《忆秦娥·箫声咽》中十个意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灵魂。也就是说,唯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严格说,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李白之所以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将十个意象完美无缺地排列组合成一首意义深远、气势磅礴的精妙好词,主要得力于他那气贯古今的思想。说实在的,《忆秦娥·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在一般人那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物,但这些平常物在李白思想的驾驭中,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都在思想的指挥下发挥自身的"音阶"功用,汇成了一支既悲苦凄清又威武苍凉的乐曲。
(摘编自李工《古典文学意象的示范》)
问题:
(1)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章,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这一特征予以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