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记》

题目: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这一特点是出现在( )。
  • 古代教育

  • 解析: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故选择B。古代教育的其它特点有:古代产生了学校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阶级性、等级性;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A项,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包括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C项,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出现了双轨制: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D项,现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 [单选题]将对象从背景中划分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 选择性

  •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 [单选题]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 )。
  • 转学来的新生开始不愿与同学交流,时间长了与同学的关系就融洽了

  • 解析: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 [单选题]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 )A.正确B.错误
  • 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如用筷子吃饭,会骑自行车等,而且还包括从不会用筷子到会用筷子、从不会骑自行车到会骑自行车的行为变化的过程。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如读书、写字,也包括像思想、观点的获得这样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

  • [多选题]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 解析: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又成为德育主体。

  •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某地拟设立一所新学校。下列不属于该学校设立必备条件的是( )。
  • 有充足的生源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