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用干冰保藏食品

题目: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解析:天然气作为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是利用了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要求;用干冰保藏食品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B项符合要求:用木炭冶炼金属是利用了木炭的还原性,是利用了木炭的化学性质,C项不符合要求;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D项不符合要求。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根据上表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 解析:由于反应后Y的质量增加:4.4g-2.2g=2.2g,W的质量增加:1.8g-0.9g=0.9g,所以Y、W是生成物且生成的Y、W的质量分别是2.2g、0.9g;由于反应后Z的质量减少:16.2g-8.1g=8.1g,所以Z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是8.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8.1g-2.2g-0.9g=5g,故a的值是10g+5g=15g,故A项错误,B正确;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g:0.9g=22:9,C项正确;由于只有Z是反应物,X、Y、W都是生成物,所以Z是化合物,D项正确。

  • [单选题]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 解析:物质的宏观变化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的结果,A选项正确;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物质变化的决定因素.B选项错误;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都要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化学变化只是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D选项错误。

  • [单选题]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NH、Al3+、SO、NO


  • [单选题]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 [单选题]下列关于分子组成为CXHY的烷、烯、炔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密闭的容器中完全燃烧时,150℃时测得的压强一定比燃烧前增加

  • 解析:碳原子数目x≤4时,常温下都是气体,故A项正确;烷、烯、炔烃分子中,烃中氢原子数都是偶数,故B项正确;烃燃烧时,1molCXHY完全燃烧消耗()molO,故C项正确;150℃时,只有当y>4时,反应后气体总压强才增大,故D项错误。

  • [单选题]一定条件下,1mol下列物质与H2发生加成,需要H2最多的是()。
  • 苯乙烯

  • 解析: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能和2分子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己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能和1分子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乙烯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需要1分子氢气加成,另外苯环还需要3分子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共计是4分子氢气;氯乙烯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需要1分子氢气加成,所以需要氢气最多的是苯乙烯;故选C。

  • [单选题]用如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 解析:A项,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另一方面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B项,红磷足量可以把氧气完全消耗,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C项,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D项,如果实验装置漏气,红磷燃烧即使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由于装置漏气,外部空气也会进入装置内,也测不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本题选C。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一章 化学教学设计技能题库 第二章 化学教学实施基本技能题库 第一章 初中生化学学习题库 第三章 化学教学实施策略题库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知识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章 初中化学教学评价题库 初级中学化学(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章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