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校教育
题目: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解析: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教育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影响,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对前人创造的科学技术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创新,把前人创造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人,使他们能够生产出新的科学成果。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历年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熟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包括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以及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表现的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依法执教"规定,教师要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A选项中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C选项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D选项中进行有偿家教也是违背职业道德"依法治教"的要求。故选B。
[单选题]中国古代有一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这种文学样式的名称是( )。
词
解析: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等,多配合乐曲填写而成,具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特点。考点点拨:"调有定格"是指必须按照所选词牌的固定格式填词;"句有定数"是指每一类词牌之下的所有词的句数都是固定的;"字有定声"是指每一类词牌之下的所有词的各句字数以及对押韵的要求是固定的。
[单选题]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 )。
性格
解析:性格中许多特征能反映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性格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及世界观,受到社会的道德意义的评价。
[单选题]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依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教师申诉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故选择A。
[单选题]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安置性测验
解析: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故选择D。A项,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B项,诊断性测验是指在教学活动的一定阶段,如学年、学期或教学某一课程章节之初进行的测验,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准备状况,使教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心中有数,以便于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和恰当处理教学内容。C项,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单选题]"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因材施教
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故选D。
[单选题]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
情感陶冶法
解析:情感陶冶法又称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日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该教师运用班风和舆论,以及自身真诚的爱影响和感化学生,这体现的是情感陶冶法。个人修养法也称自我修养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实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单选题]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普通教育学》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