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出现于
  • 正确答案 :C
  • 肾咳之中


  •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 [单选题]风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方用
  • 正确答案 :B
  • 桂枝附子汤


  • [单选题]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 正确答案 :C
  • 乌头赤石脂丸


  •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 正确答案 :A
  • 病因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妇人有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
  • 正确答案 :A
  • 桂枝茯苓丸

  • 解析: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 [单选题]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这种配伍关系是
  • 正确答案 :D
  • 相反

  • 解析: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

  •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 正确答案 :E
  • 桂枝

  • 解析: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 [单选题]舌肿胀而青紫晦暗者,是由于
  • 正确答案 :D
  • 中毒

  • 解析:胖大舌   特征: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者,称为胖大舌   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者,称为肿胀舌   意义: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舌淡胖大——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舌红绛肿胀——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青紫肿胀——可见于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

  • [单选题]医德修养的意义直接体现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医德修养为医务人员完善医德人格所必需

  •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 [单选题]卫生法中民事责任的主要特征是
  • 正确答案 :E
  • 赔偿

  • 解析: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  生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或从事与卫生事业有关的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权利时,应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2.特征  (1)主要是财产责任;  (2)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  (3)是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4)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民事责任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民事责任的构成   损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过错、因果关系。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卫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以赔偿损失为主要形式。

  • [单选题]下述机构中的医师不适用执业医师法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药品生产经营机构


  • [单选题]握拳,中指尖下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劳宫

  • 解析:劳宫 荥穴 定位 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 ①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②心痛、烦闷、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操作 直刺0.3~0.5寸。

  • [单选题]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舒张进针法

  • 解析: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巾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4种: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 [单选题]鹿茸具有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B
  • 补肾阳,益精血


  • [单选题]针刺治疗最能使青光眼眼压下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行间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传染病学(中级)[代码:312] 泌尿外科学(中级)[代码:321]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口腔正畸学(中级)[代码:357]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