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 正确答案 :E
  • 妊子

  • 解析:妊子

  •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的是
  • 正确答案 :C
  • 阴阳

  • 解析:"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此句从哲学的高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则,即以调节阴阳为治疗总纲,与后世的"治病求本"不同。

  • [单选题]下列炮制方法的目的,不属降低毒副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延胡索醋制

  • 解析:炮制目的: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单选题]胆矾与常山的共同功效是
  • 正确答案 :B
  • 涌吐痰涎

  • 解析:常山 涌吐痰涎 截疟 胆矾 涌吐痰涎 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 [单选题]乌梅丸适用于
  • 正确答案 :C
  • 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肠道失固,症见久泻久痢者

  •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 [单选题]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C
  • 寄生虫病

  •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寄生虫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最高层次是
  • 正确答案 :C
  •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 [单选题]人们使用过的人体实验类型不包括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安慰实验

  • 解析:安慰实验

  • [单选题]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
  • 正确答案 :D
  • 尺泽

  • 解析: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
  • 正确答案 :E
  • 足三里

  • 解析: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png] 二、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1.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7.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粱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9.天枢(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0.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1.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2.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直刺1~1.2寸。 3.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5.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6.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操作 直刺1~1.5寸。 7.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解溪(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9.内庭(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操作 浅刺0.1寸。

  • [单选题]以下不是腰阳关穴主治的是
  • 正确答案 :E
  • 便秘

  • 解析: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 [单选题]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安眠


  • [单选题]外用有收湿敛疮的功效,可解毒、消肿、止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五倍子

  • 解析:五倍子外用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止血等功效,可用于疮疖肿毒、湿疮流水、肛脱不收等证,故应选B。

  • [单选题]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脉腧穴为主( )
  • 正确答案 :D
  • 任脉、足太阴经

  • 解析:本证治疗应通调冲任,疏调脾经经气,行瘀止痛,故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 [单选题]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共同表现是
  • 正确答案 :A
  • 腰膝酸软


  • [单选题]关于肥胖症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不需配合锻炼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曲池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腹部肥胖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加支沟、天枢。 操作 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心血管内科学(中级)[代码:304]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传染病学(中级)[代码:312]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泌尿外科学(中级)[代码:321]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