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正确答案 :B
  • 相兼性


  • [单选题]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
  • 正确答案 :D
  • 脉沉紧


  •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 :D
  • 湿热发黄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妇人有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
  • 正确答案 :A
  • 桂枝茯苓丸

  • 解析: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谓之
  • 正确答案 :A
  • 恶阻


  • [单选题]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C
  • 鹤草芽入煎服

  • 解析:(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 [单选题]能够润肠通便,富含油脂,治老人、虚人便秘多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火麻仁、郁李仁

  • 解析:润下药   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松子仁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2014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肺燥干咳。

  • [单选题]具有杀虫消积作用,可炒香嚼服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使君子

  • 解析: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病证: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疾。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   用法用量: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故不宜超量服。   若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腹泻,故服药时忌饮茶。

  • [单选题]贝母瓜蒌散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E
  •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 解析: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肺燥伤津,津灼为痰所致。治当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方中瓜蒌清肺润燥,理肺化痰,为君药。贝母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助瓜蒌清肺润燥;天花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助瓜蒌润肺化痰,共为臣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痰生之源;桔梗宣利肺气,使肺气宣降有权,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燥得润,肺热得清,痰邪得化,肺气得平,病证得除

  • [单选题]下列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咳喘

  • 解析:咳喘,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

  • [单选题]皮肤针法按刺激强度,一般分轻、中、重三种。其中,轻刺不适用于
  • 正确答案 :D
  • 前胸部

  • 解析:轻刺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 [单选题]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
  • 正确答案 :D
  • 任脉、冲脉

  • 解析:崩漏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官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辨证】 1.实证 主症 崩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红。兼见血色深红,质黏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血色正常,或带有血块,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为气郁;漏下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 2.虚证 主症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加中极、血海;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膻中、太冲;血瘀加膈俞、血海。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地机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加脾俞、胃俞;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肾阴虚加肾俞、太溪;盗汗加阴郄;失眠加神门。 操作 毫针补法,可施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法 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关元俞。用维生素B↓(12)或黄芪、当归等注射液,每穴可注药液2ml,每日1次。 (3)挑刺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0.2~0.3cm长,O.1cm深,将白色纤维挑断,每次选2~4个点,每月1次,连续挑治3次。

  • [单选题]麦粒肿证属脾胃湿热者,宜配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内庭、阴陵泉


  •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D
  • 风府、哑门


  • [单选题]具有补肝肾、行血脉、强筋骨功效,有补而不滞优点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续断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内分泌学(中级)[代码:309] 结核病学(中级)[代码:311] 职业病学(中级)[代码:314]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妇幼保健(中级)[代码:364]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