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幽门螺杆菌

题目:患者,男性,51岁,上腹部烧灼痛2个月,多于进餐后半小时发生,持续1小时左右,两天前无明显诱因排柏油样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何种病原菌感染有关()

解析: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为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破坏了胃的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和胃蛋白酶破坏黏膜,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形成溃疡。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不包括()
  • 甲型肝炎

  • 解析: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但只有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甲型和戊型不发展为肝硬化。而选项B、C、D、E均是肝硬化的病因。

  • [单选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下列检查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 甲胎蛋白

  • 解析:甲胎蛋白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现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等,肝癌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且浓度通常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而选项A、B、D、E均无特异性。

  • [单选题]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缺氧

  • 解析:此题考查肺心病的发病机制。选项所列均为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缺氧。

  • [单选题]下列有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以显性感染为主

  • 解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主要见于10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后仅少数人发病,多以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这跟蚊虫的生活习性有关。

  • [单选题]重度二尖瓣狭窄时心电图可出现()
  • 二尖瓣型P波

  • 解析:1.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可见深而宽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反映心肌损伤)及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2.慢性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外周血管征常见,包括随心脏搏动的点头征、颈动脉和桡动脉扪及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3.重度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扩大,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4.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

  • [单选题]肠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 回盲部

  • 解析:肠结核易发生在回盲部,因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肠道后,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肠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时间较长,且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结核分枝杆菌又容易侵犯淋巴组织;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

  • [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
  • 呼吸衰竭

  • 解析:伤寒的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其中以肠穿孔最为严重。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呼吸衰竭,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

  •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是()
  • 骨髓增生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骨髓象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两系均明显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原始和早幼细胞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时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中、晚幼和杆状核细胞为主。

  • [单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
  • 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

  • 解析:过敏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

  • 推荐下载科目: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题库 异常分娩的护理题库 外科护理学题库 特殊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与消毒题库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综合练习)题库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题库 健康教育的步骤题库 妇产科护理学题库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