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题目:20×9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12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05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2万元。该债券系乙公司于20×8年1月1日发行,每张债券面值为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要求:
解析:根据期末计提利息的分录: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其中:应收利息=12×100×5%×2=12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38(万元)。故累计投资收益=120+138=258(万元)注意:本题表明,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仅要求计算累计投资收益,则不需计算实际利率。提示: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或-)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是为了短期获利
解析:选项A,为了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到投资收益不计入到成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故选项B正确,而选项C错误;选项D,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当期损益,不是所有者权益。
[单选题]A公司于2010年4月5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500万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支付价款6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为()
C、2270万元
解析: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入账价值=500×(6-1.5)+20=2270(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1年1月1日购入某公司于当日发行的5年期、面值总额为3000万元、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分别于次年的1月5日支付上年度利息,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支付价款为313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27万元,实际利率为4%。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900万元,则甲公司在2012年末应确认的减值金额为()
A、181.86万元
解析:该债券在2011年末的摊余成本为(3130+2.27)+(3130+2.27)×4%-3000×5%=3107.56(万元),则2012年末的摊余成本为3107.56+(3107.56×4%-3000×5%)=3081.86(万元),而此时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900万元,则应确认的减值金额=3081.86-2900=181.86(万元)。
[单选题]2009年7月1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50万股,每股买价12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1元,甲公司预计该股票价格下跌是暂时的。2010年2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5元。2010年2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25万元。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下跌至每股6元,预计还将继续下跌。2011年1月5日,甲公司将该项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取得价款450万元。要求:
解析:2010年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602-52)-6×50+52=302(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2×10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4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16元。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甲公司于2×10年11月15日收到前述股利。2×10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价款960万元。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960-(860-4-100×0.16)]=116(万元)
[多选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情况下,剩余部分可以不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A、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B、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投资几乎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C、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D、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作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投资性房地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解析:选项B,属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多选题]关于财务报告目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是决策有用观,不是受托责任观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是受托责任观,不是决策有用观
解析:我国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