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如果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消失了,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所有物体的质量都会消失

  •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m=ρV(m为质量,ρ为密度,V为体积)。由此可见,质量只和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相关,而与是否存在引力无关。所以重力消失,物体的质量本身不会消失。故选择D。

  • [单选题]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
  •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由此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单选题]下列属于精神分析法的是( )。
  • 宣泄疗法

  • 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三种途径来显示其效果。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 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要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 [单选题]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正确B.错误
  • 解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 [单选题]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 逃避条件作用

  •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故选择C。A选项,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B选项,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D选项,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 [单选题]按照是否能够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
  •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 解析:按照是否能够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B选项是按记忆内容的性质分类;C选项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按记忆内容的主题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又叫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